韦华芳
宾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的学科,聋哑学生的抽象思维非常的落后,但形象思维却很敏锐,对于理论方面的理解和记忆,就有些困难;这就要求聋校在对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和教法上,得进行多方面的改动和应对;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上,以生活性和现实性为主,少讲理论,多演示,多练习;促进他们的思维,训练他们的想象,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聋生;信息技术;高效;教学
现代社会已经是信息高度化的社会,尤其是现在以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经大规模的、广泛的应用于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可以说,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当前时代社会人生存必备的技能之一。聋哑学生要想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完完全全的融入社会主流,信息技术课就成为了提高他们生存能力、提高他们生活质量的必须开设的课程。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聋哑学生虽然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浓厚,但是他们由于听力存在着损伤,致使语言发展存在着迟缓,他们的思维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即抽象思维落后,形象思维敏锐,对于理论方面的理解和记忆,就有些困难,学习信息技术就成为了他们难以逾越的先天障碍。
这就要求聋校在对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和教法上,得进行多方面的改动和应对,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上,要更切合聋生的身心特点,以生活性和现实性为主,少讲理论,要多演示,在演示的基础上多操作多练习,日积月累的每天进步一点点中,让聋生慢慢学会操作计算机这一信息处理工具,也在潜移默化的理解、消化其中的理论,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训练他们的想象能力,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识,最后提高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
我呢,通过这几年教学聋班信息技术课的经历,总结出了以下一些教学心得:
一、激发兴趣为内动力,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任何学习往往都是从兴趣出发的,聋生更甚,浓厚的兴趣更能激起他们主动的探索和细心的观察。在他们这种主动求知的学习中,无论是注意力还是思维,他们都会更容易集中,更加的积极主动。
而最使聋哑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只怕莫过于是游戏了,因为游戏符合他们聋哑学生的身心特点,更能使他们在游戏的那种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既是主动又是被动的获得信息技术的知识。所以,课堂教学应该有机地将游戏活动引进来、参与进来。例如,在计算机入门基本知识的介绍中,采用计算机系统自带的扫雷、蜘蛛纸牌等一些小游戏程序引入新课,展示计算机人机对话的特点和强大处理信息的功能,让聋哑学生亲眼所见、亲手操作,从而能够激发起他们聋哑学生对计算机极大的浓厚学习兴趣,对于日后达成教学目标而埋下源源的动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为外在动力,明确他们的学习根本任务
开篇也讲了,聋生思维的最大特点是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滞后。所以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我就隔三差五的创设一些对聋哑学生来说是形象的,与他们聋哑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他们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各时候再设置几个关键问题,让他们去思考解决,就比较容易了。例如,在进行《认识画图软件》这一个内容的教学中,先投影展现屏幕上一个彩色毛毛虫的图片,“漂亮可爱吗?”提示的让他们观察了毛毛虫的形状。然后,以微课快进的形式,简单展现用画图软件画出这只彩色毛毛虫的简单过程。最后再问:“你也会用画图软件画出这只彩色毛毛虫来吗?试一试看!”这样,学生既明确了学习任务,也懂得了过程于方法,在这个创设的环境中,不再是单纯的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究和学习知识。
三、利用聋生的缺陷补偿优势,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聋哑学生感知外界事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但视觉则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没有了听力的他们,却有着更加敏锐出色的视力。从特殊教育的缺陷补偿的角度来讲,在教学中更应充分的利用他们聋哑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开展。
可以通过把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以便于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知识面。例如,“看画面”——教学《初识电脑》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对电脑了解不多,可以让他们聋哑学生通过看介绍电脑知识的动画视频,毕竟动画视频那色彩鲜艳的画面,那精彩纷呈的镜头……可以让他们轻松愉悦、赏心悦目,从而从根本上激发他们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看实物图片”:让聋哑学生看计算机中的一些硬件设备、图片等,有利于形象的记忆;“看网络”:通过网络学习,教会他们搜索查找、下载收集、整理加工以及存储等一些有用的信息资源,从而培养他们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
四、让学生尝试自学,多进行动手操作
在教学中,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与即将要进行学习的新知识点之间有着的联系与不同,非常有利于教学中突破重难点,掌握知识点。可以让学生之间分组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实践,以挖掘他们的自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形成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比如,教学到《控制面板》这一课的内容时,我在演示“怎样改变桌面图案”操作后,就让学生尝试着先自己去改变电脑屏幕保护的程序、改变电脑桌面的外观、熟悉电脑对话框等的步骤操作。而在这三项所谓“显示属性”操作修改完毕后,接着再让他们用刚刚所学到的具体操作方法,自己试着去修改“日期、时间”的属性。这就能够让学生把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和刚刚操作学到的新知识点,有机的结合了起来,这样就不但让他们学得轻松愉悦,也非常的容易掌握住这节课的知识点,真正做到了让他们减去了负担,做到了学习的高效。
五、通过实践进行小结,体验成功的喜悦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如果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知识点的实践操作,我觉得是最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功和体验的,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操作中,我除了适当的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进行解答外,还分层的进行一定的个别化指导,以满足各个层次、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的需求,这会让他们体验到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进而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例如,教学到《win窗口》这一课程的知识点时,因为“资源管理器窗口”和“我的电脑窗口”这两个知识点的相似点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个“所有文件夹框"的内容而已。在这个课程知识点的教学内容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找出了“所有文件夹”框的作用是什么了。我只作巡回的适当指导,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或者答疑,这样也可以检查他们动手操作的水平。对于模糊还不真正理解的,我就让他到老师的机子上进行操作,对于一些疑难或者模糊的知识点,则是先让他们进行讨论了,我再适当的进行指导,最后再引导他们归纳出“所有文件夹框的作用”知识点,即所有文件夹框的作用是用它来搜索文件会更加方便、更加直观和更加快捷。于是,他们因为是自己通过操作实践而收获的成果,使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加浓厚兴趣,可谓是认识了自我,建立了信心!
当然,研究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方式,了解聋哑学生,是我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和必须做的,而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处于时代前沿的学科,必须更要适应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时代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们不断地去挖掘、去探索、去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乃发.游戏教学在聋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上),2017,(5):30- 30.
[2]雷丽香.聋校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讨[J].中国创新导刊(上) ,2017,(5):30- 30.
[3]柯亮.探究如何有效的加强聋校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J].教学应用,2017,(5):30 -30.
[4]李丽华.浅谈聋校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知识与技术,2017,(5):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