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400036
摘要:“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每年职业学校的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牵动着职业学校每位教师和学生的心,但最终能走向最高赛场和最高领奖台上毕竟是少数学生,这和高考最大不同,这让大多数同学有种敬畏感,但这些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学生,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这种少数学生的身上的工匠精神如何传递影响职业学校大多数中职生身上,激发学生的对本专业的执着和热爱。本人担任技能大赛培训工作十多年,培养出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选手,也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从中探索出了如何将技能大赛优秀选手的工匠精神应用于教学改革实践中,中职学生工匠意识和工匠精神培养,尝试总结出中职教育培养思路,供大家思索。
关键词:工匠 工匠精神 技能大赛 教学实践
0 引言
工匠是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等[1杨朝辉2016]。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2付守永2018]。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3王万方2018]。
“匠人”要求中职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爱岗敬业、坚持创新、专注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1杨朝辉2016]。工匠精神是对自己的职业诚信守规、動奋刻苦、目标专注、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断创新、锲而不舍的的心灵操守和行为准则[4白丽红2017]。是专业精神、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统一体,培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体现在技能大赛的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永争第一”。在平时实训课训练中也要让学生表现出竞技赛中的工匠精神,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和教学技巧也要有新的突破,使学生在实训课内容符合现实需要,解决实际问题,使技能得到提升,也能体现竞技赛中的工匠精神。
1 教学内容设计与编排观念应该转变,学生作品能在其生活的环境周围和朋友圈中展示。
如何找到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引领学生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愉快而自信的从学校过渡到社会。技能大赛参赛学生之所以具有工匠精神,通过大赛,选手们得奖后,学校和社会大张旗鼓地作宣传,宣传大赛学生成绩及娴熟的技能,优秀选手留校并在班上作教学展示,具有劳模效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让技能大赛选手有种荣誉感。在教学班上,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获得同样的效应,增加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目光的着眼点让学生专业技能充分展示出来,大张旗鼓张扬学生所学到的专业技能,在教学内容设计和编排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班级公众号,让学生的操作过程展示出来,也可在其朋友圈及家庭社交圈中充分展示学生的技能,让他们有存在感,有面子,有光彩,从而建立自信,从而提高学习动力,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有追求目标,激发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促使其专业技能得到提高,培养其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使命感,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2 教学内容既要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一定功能,尽量实用和可视性,又能以实物形式体现。
技能大赛选手比赛和平时训练的工件几乎都是贴近生活,可视性强,还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教学班的学生工件难易度虽不如大赛选手,强调简单功能实用价值是可以做到的,如机械专业钳工教学中让学生亲手打造一个榔头,简易平口钳,水车等;车工车个杯子,花瓶;铣床铣各种简易机车;与电子专业学生合作设计各种电控车,3D打印打出各种房子车子以及小工艺品,电子专业还可以参与家庭房屋装修中的线路设计,这些课程完成后,老师带领学生在亲戚或朋友圈中晒晒,让其作品在身边认识人中都能看到他们的作品,有的还可以馈赠给亲朋好友作为礼品,为了让自己的产品以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亲朋好友,教学班的学生同样会认真执着,咫尺匠心,把产品做到极致,体现出工匠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
3 技能大赛选手到期末带回自己的获奖证书,展示给家长和亲朋好友,证明了自己的技能实力和能力,使之更热爱自己的职业,而教学班的学生技能水平怎么告知家长?和普教一样凭成绩通知单?
职业学校学生主要是技能,不能简单地用期末考试来评价中职生的技能水平,通知学生家长成绩不应停留在学生成绩单上,平时实际操作才是学生的真正的技能水平,唯有学生亲手做的作品才能真正展示自身的技能水平,带着自己作品的回家,是学生本学期作为未来工匠的技能展现,这样也促使学生在本学期中努力创新并改进自己的作品,以便让更好的作品和更好的自己展示在亲朋好友面前。
4 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工学结合“企业化”课程
教育部办公厅教职成厅(2019)7号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意见》中要求学校充分利用企业文化资源,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等精神品格。技能大赛学生训练并比赛的作品,同样也是取之于企业,来源于企业,有别于企业,且符合竞赛要求,大赛学生在竞赛及训练中使技能得到提升,体现大赛学生敬业,精益求精。同样课堂教学中,课程设置,应与企业、市场和行业接轨,将企业产品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结合社会和企业所需,形成学校独特“工匠精神”的核心课程要素培养模式。
5 车间与实训室合一,“课中厂”“厂中课”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技能大赛培训引入企业大工匠,大专家,同样模式也可引入课堂,将企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校园中有企业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随着企业的产品带入课堂,也跟进企业文化,企业大工匠到课堂上诠释工匠精神,让学生目染企业师傅们的职业精神,让学生在“课中厂”“厂中课”中“学匠人,做匠事,思匠心,行匠品,创匠新”。
6 结束语
当前,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匠精神要在中国制造业全面落地实施,中国制造亟待“工匠精神”,中华民族亟须重拾 “工匠精神”,中职教育从现实上讲就是培养劳动大军,全国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是优秀劳动者,优秀中职生的代表,彰显了“工匠精神”。教学班中的中职生是普通的劳动者,劳动者身上体现的“工匠精神” ,是“中国制造”的基础,是“中国智造”的升华,将普通劳动者培养成优秀的工匠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也是国家的需求,更是时代的呼唤。
【参考文献】
[1].杨朝辉. 致工匠[M].:2016年5月第一版.出版地:北京市西城区西环广场A座19-20层。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年:2016年5月,页码:0-229
[2].付守永. 工匠精神: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2018年3月第一版.出版地: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10087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18年3月,页码:0-230
[3].王万方 陈步峰. 塑造工匠精神 [M].:2018年5月第一版.出版地: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2区1号100011。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年:2018年5月,页码:0-310
作者简介:姓名:李建华?出生年月:1964.11 女 ?籍贯:四川省大邑县,1988年大学本科机械专业学士学位毕业。工作单位: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职称:高级讲师教 重庆市特级教师??研究方向:技能大赛与工匠精神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规划课题“基于技能大赛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行动研究”,课题负责人:李建华 ?课题批准号:2018-0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