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探究——以篮球选项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  万立江
[导读] 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笔者曾经实践运用多年,使学生在篮球技能提高和体能增强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供体育同仁参考。
        万立江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066004)
        
        “先学后教”是在初步掌握篮球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运用战术对篮球技术的回忆和整合,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体验体育比赛带来的无穷乐趣和智慧,并在教师的引导和修正下,快速掌握运动技术的技巧,在对抗中自然形成深刻印记,提高运动技能。目的也是培养运动兴趣,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笔者曾经实践运用多年,使学生在篮球技能提高和体能增强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供体育同仁参考。

一、传统篮球教学模式的不足
        传统篮球教学模式中,我们大多数教师由于担心教材内容的任务完不成,大多以教技术为主,却忽视了个人技术在对抗下的合理运用及和其他同伴间的合理配合——即战术的应用,常此以往,学生在没有对抗的情况下,认为技术动作学的很到位了,结果,真正到比赛场上对抗时就不知所措了,不会实战比赛应用,这是当前习惯性只注重技术教学的通病。从长计议的话,学生对这项运动的学习起不到更显著的功效,因为,篮球技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驾驭比赛的能力。是用战术来指导技术的串通,使技术在有对抗的状态下才能有更深的记忆和创造,单纯的以技术教学不注重与战术的结合,确实存在着很多不足,根据高校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重点的转变,在篮球各个单元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

二、“先学后教”的方式及分析
        案例一:以篮球课传接球的单元为例,在介绍各种传接球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模仿技术动作,并指出动作要领,然后让学生有防守的情况下实战练习各种传接球,先从静态传接球,三人的“一防二”、五人的“二防三”(可以限制传球人的时间)、再过渡到动态半场“五对五”的人盯人防守情况下传接球。还可以只允许传接球状态下,全场碰蓝柱的比赛练习,最后进行全场分组循环比赛来强化技术的升华。
        案例分析:
        1.传接球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传接球人的视野,在有防守人的情况下能不能完成有效地传接配合,是检验传接球技术运用的最佳手段,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在竞争对抗中,无规则的跑动情况下完成传接球配合,是对进攻和防守双方体能的自然考验,无形中增大了场上每个学生的运动负荷,可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定时或定量地做出规定和要求,并且输者认“罚”俯卧撑或蹲起,然后,分组循环上场对抗,比练习有规则的跑动传接球感兴趣的多。
        3.在有防守对抗的情况下,学生本身就能体验出传接球有什么问题,这时教师再给予指导和纠正技术动作要领,比直白的讲解要有效得多,学生也很容易掌握并且记忆深刻。


        在以上比较接近比赛“状态”的组合练习下,再进行正式比赛时,学生就不会困惑。并且对那些传球及时、接球到位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及掌声鼓励,其他组学生负责记录,对“妙传”得分的,“妙传人”要加双分。
        案例二:以篮球运球上篮单元为例,学习运球上篮(简称三步上篮)开始对投篮动作熟悉一下,教师指出动作要领和技巧,根据学生自己的实力,低手、高手上篮均可。然后分成人数均等的四组(或8组用两个篮球场),先以两组为单位进行运球接力比赛,看哪组最后先完成上篮任务(必须投进,不能违例)。输者和输者再比,赢着和赢着再比,规定每个人一个往返运球上篮或两个均可,或在篮下加防守的情况下进行上篮练习。最后输者认罚俯卧撑,(所剩未完成的人数乘以N个)。
        案例分析:
        1.在熟悉运球上篮动作的前提下,从两个端线同时开始比赛,由于有时间的限制,必须在紧张追赶下顺利完成,才有可能获胜。这也是从实战出发,保持比赛的临界状态,来带动和促进运球技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如果赶上同在一个篮下投篮的情况,在有干扰下,就要看谁投的快、投的准。比赛过程中肯定会有强有弱的,这时,需要由组长看情况来分配先后顺序,需要团队的配合,发挥出他们自主性、合作性的能力,最后才能有希望赢得比赛胜利。
        3.即使投篮第一次不进,也需要快速找准投篮点进行补进,同时,在运球过程中要快,篮下要慢的节奏,节凑要适当才能达到上篮最佳效果,教师要在比赛的过程中,当场加以提醒和指导,加深学生的记忆并让其他人模仿动作出色的学生,每一轮教师都要点评,几轮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比赛的情况,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再进行分别指导和练习 ,最后分组实战运用比赛。教师在讲解每一个单元内容侧重点时,对运用技术突出的学生都要加倍记分奖励。

三、“先学后教”的优势
        1.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运动技能
        在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技术的条件下,学生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在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建立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就是体验。顾渊彦教授指出:“学生在从事练习的过程中,通过体验而获得的身体认知即是技术,而技术通过不断实践被掌握,则是技能。”“先学后教”让学生有体验、有感受的前提下,再对技术动作运用时,有存在不足给予纠正和指导,克服了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茫然性。然后再进行多次循环比赛。逐渐将技术升华的一个过程。在促进学生掌握技能和提高应变能力方面,比与实践相脱节的单纯技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学以致用”,
        在日常的技术教学过程中,从实战出发,重视战术意识和战术方法的引领带动作用,“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练习兴趣,使学生不仅要学会技术,还要会学、会用,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技术,却不会运用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大大提高了篮球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邓若峰如何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体育教学方式[J].中国学校体育.2011(10):37-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