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体系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赵寅
[导读] 学生只有拥有更强健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尤其是高中生拥有健康身体更是尤为重要。
        赵寅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四中等职业学校  311200
        【摘要】学生只有拥有更强健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尤其是高中生拥有健康身体更是尤为重要。高中的体育教学意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知识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高中体育考生其实是高中学生群体的极小的一部分人,可是当前的体育教学面对的是普通群体,对高中体育考生而言却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重视起来高中体育考生的需求,积极探究当前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能训练;教育教学;方法策略
        体能是一个人健康水平、基础活动能力、大脑机制与心理状况的集中体现,也是判断一个人工作能力与自身体质的重要指标。高中生可以通过体能训练来系统地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通过体能训练来养成更加健康的生活习惯。高中体育教师要不断优化体能训练内容,从而为高中生创建一个更加优质的体育课堂。
        一、高中体育课堂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缺失,体能训练缺乏良好“支撑力”
        目前由于缺乏对体能训练的足够重视,多数高中配备的体育场地及设施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能训练需求,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同时,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主要为运动技能和技巧教学,学生缺乏参与体能训练的良好氛围,影响了体能训练的有效开展[1]。
        (二)内在兴趣缺乏,体能训练缺乏充分重视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重,部分学生对体能训练及体育教学缺乏应有的价值认识,很难以自发、主动的心态参与体能训练。同时,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使用的体能训练方式过于单一,选择的训练内容较为枯燥,未能有效培养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兴趣。甚至部分学校采用“强制性”、“任务性”体能训练理念,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体能训练的主动性。
        (三)训练方法陈旧,体能训练缺乏吸引力
        当前高中体育课堂使用的体能训练形式单一,方式简单,缺乏对学生个性化体能素质的有效融合,未能充分考虑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具体状态以及学生个人的认知情绪,体能训练方案多为“跑步”、“跳绳”等简单运动形式,缺乏趣味性和个性化内涵的融入,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此外,想要实现体能训练的理想效果,需要构建“课堂内外”一体化的训练模式,尤其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保持良好的体能训练习惯。但受“成绩观”、“无用论”等错误思维影响,多数学生在课下缺乏持续性体能练习,由于体能训练时间整体不足,成效不大,影响了学生对课堂体能训练的价值认识。
        二、高中体育学科体能训练的教学要点
        (一)优化体育课程内容
        如果想要调动高中生训练体能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就要由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打造趣味体育课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中体育教师可以参考国内外先进的体能训练方法,渗透到广受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中。同时,将传统体育大纲中难度高,并且运动形式机械、乏味的课程大胆剔除。增加符合青少年运动品味的项目,比如轮滑、跆拳道、乒乓球、游泳等等。当高中生选择到了心仪的运动项目,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不仅能让学生在强化体能的同时收获愉悦,也能熟练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
        (二)加强学生训练意识
        由于体育学科以运动实践为主,而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能训练的课堂中,要优化高中生的体育观念,加强训练意识。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能锻炼的重要性,并不仅仅把体育学科当做打发时间、可有可无的科目。对此,体育教师需要为学生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体能训练具有哪些好处。对于弹跳、耐力、平衡、协调、力量等体适能方面的培养项目都有什么样的科学运动原理。让学生关注自身的身体素质变化,感受强健体魄对学习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三、高中体育学科体能训练的教学策略
        (一)发挥体育教师在体能训练中的地位
        创建专业素质过硬的体能训练教师队伍是科学组织开展体能训练的重要基础,在现下我国高中体育教师队伍之中,大部分教师并非是从专业院校毕业的训练教师,所以对于体能训练的方式方法并没有全面的掌握。再加上教师日常工作量较为巨大,所以对于开展学生体能训练缺少积极性。经过以上阐述我们总结出,专业的体能训练老师在提升体育教育水平来说能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加大力度进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才能切实的提升体能训练的整体效果。教师需要从思想方面着手将体能训练工作的作用彻底的发挥出来。其次,教师务必要彻底的扭转以往老旧的教学理念的限制,充分结合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编制切实可行的体能训练计划,利用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出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二)创新体能训练方式
        高中体育教学在给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不能仅使用传统方法,其体育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务必完成好,但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老师可以就学生进行的体能训练予以创新。比如说,开展实际教学的时候,在教学内容层面上就可以插入团队合作的一些体能训练内容,让学生在训练中可以互相协作,这样一来他们的团队意识及协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实施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其常规内容就是速度的训练和力量训练及耐力训练等,运动技巧及体能训练都需要在体育课堂上去讲解、演示,为此老师针对学生的每项训练都要体现“劳逸结合”。在进行完强度训练之后,要留出放松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情绪。比如:就足球课来讲,首先可以让学生学习带球技巧,且进行强化训练的过程中,可以练习他们的速度及力量,随后将一些新的技巧及体能训练充分融合一起,让他们在快速传球过程中完成带球、来回跑,此期间要严格要求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情况,而且学生可以两两配合,以这样的形式对体育训练进行创新可以达到体能训练效果加倍的目标。
        体能训练融入日常高中体育教育,兴趣培养是教育工作能否顺利行进的前提。学校中举办的比赛绝大多数是学科竞赛,具有体育特长、运动特长的学生没有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自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耗尽自己的天赋。高中校园可以通过多开展体育比赛,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正面肯定学生的运动能力。多样化的体育竞赛能够使更多学生参与,学生为取得一个好成绩,自然而然要求自己进行体能训练,增强身体素质。全民健身是国家对人民的希望,学生也不例外,不能因为学习而无视运动的重要性。学生运动机能被迅速地激发,从侧面缓解任课教师课上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授课压力。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是最有效提升高中学校体能训练效力的方法。
        (三)根据体能安排训练
        在高中体育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体能训练还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体能素质为学生进行安排。首先需要了解高中生的体能素质基础,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的体能上是比较欠缺的,之后再为学生安排相应的体能训练方案。让学生在高中体育课堂上专门锻炼自己薄弱的体能,从而使学生该方面的体能得到更好的锻炼,使学生的体能水平得到提升,让学生在高中体育课堂上能够获得健康的体魄和愉悦的精神面貌。
        我在教学时,便先对学生进行了体能测试,对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灵敏度等体能素质进行了观察,并了解每一位学生身体上的薄弱体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专项的训练。如一位耐力比较差的学生,我便安排其做定时跑,让学生在操场上从10分钟开始围绕操场慢跑,之后逐渐增加时长。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耐力后,为学生加重,让学生在脚上绑上沙袋继续慢跑,由此便能够对学生的耐力进行训练,使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形成更好的耐力。还有一位学生灵敏度比较差,于是我安排学生进行障碍跑,为学生设计障碍跑道,让学生在跑道中跨越障碍,锻炼学生的灵敏度。还让学生进行退跑,即倒退着进行跑步,也能够使学生的灵敏度得到很快的提升。因此,教师在高中体育课堂上,便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能弱项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体能训练,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
        (四)多元开展教学活动
        为了切实增强强化体能训练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感染力,使学生在多元化指导中实现体能增强,教师应该在强化体能训练教学路径上寻求突破。多征求学生意见,多关注学生体验,多了解学生需要,使学生在更加丰富、充分、有趣的训练指导中消除其心理懈怠,以饱满热情、浓厚兴趣融入强化体能训练之中,并不断增强体能,调节身心。使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切实认识到强化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并灵活处理好强化体能训练与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在创新与突破中对学生给予更为充分有效的指导与教育,将终身体育的观念深入其心灵深入。同时,教师还应该融入一些竞赛类、趣味性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好发展。
        (五)体能训练与战术训练结合
        体能训练的主要训练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体能素质,如果同学们只能通过长跑和折返跑来提升自己的体能,整个训练过程未免太过枯燥乏味,学生可能会失去训练动力,导致训练效果不高,所以,体能训练与战术训练结合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针对球场上的不同位置的不同分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同学们在训练过程中感受到比赛的快感。例如,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可以组织两队学生进行比赛,教师在一旁进行战术指导,如果其中一队当中的中锋非常厉害,另一队的球员们就需要想出合理的办法限制对方中锋的发挥,他们可以加快进攻节奏,不断地进行无球跑动,加快对方中锋的体力消耗,当对方中锋体力消耗殆尽,他在篮下的威胁也就小了很多,甚至会被替换下场。组织球员进行训练赛可以让学生们的体能得到提升,拥有优秀的体能条件,在球场中的发挥空间也就更大。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学生身体的综合素质主要取决于体能训练的水平。所以,针对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学生体能训练教学的开展,创新体育训练教学方法与模式,将体能训练与体育项目相结合,不断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构建体能训练的创新体系,确保高中体育课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井玉辉.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体能训练[J].学周刊,2014,28(14):185-185.
        [2]梅文豪.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J].新课程(中学),2016,31(21):875-875.
        [3]刘光标.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创新体系分析[J].运动,2015,39(25):131-132.
        [4]钟贤清.探讨现代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6,22(52):006-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