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江口小学
摘要:本文阐述了儿童画和民间美术的某些共同特征和相似风格,将中国民间美术的随意性造型、时空综合造型构图、完善性与概括性造型、以及强烈浓重与柔和典雅色彩、形式多样的技法等各方面应用与儿童画创作教学当中,取其精华,炼其精髓。
关键词:儿童画 民间美术 教学实践
近几年在儿童画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儿童画和民间美术二者的风格有许多相似之处。于是产生一种想法,我们将儿童画同国际接轨,必须体现本土文化的基本特色,吸取民族特有的优秀文化,为此,我把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我们从色彩、造型方法、构图原则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中国民间美术与现代儿童绘画之间的联系,但中国民间美术又高于儿童美术,因为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承传和普遍群众基础的美术表现形式。将它渗透到美术教学中。以创意为倡导,从儿童画的原生态入手,强调个性的发展,注重渗透与拓展,取其精华,炼其精髓。
一、取其民间美术的随意性造型和时空综合造型构图,炼其儿童画“穿越”时空的创意无限。
民间美术的特殊生存环境和民间艺术家所具备的高超创作技巧,使民间美术表现出造型上的随意性,而随意性造型又可划分为二类:一类是民间匠师高度娴熟技艺所创造出来的熟中生巧之作:一类则是创作条件局限,因陋生简而产生的“弄巧成拙”之作。这两类作品共同表现出造型手法上漫不经心或即兴发挥,造型上的简朴、随意,甚至奇拙、怪诞等等。与之比较,儿童画多属于第二种类型,大多数儿童画因为作者的技巧及观察力的限制,造型上往往是只能抓住事物表面的一两个特点,他们常常是只能抓住事物表面的一两个特点,想象创造出视觉形象。造型上也往往带有未经雕饰的拙味。
民间美术构图有其随意性的特点。比如,金山农民画的构图形式,具有极大的随意性。我们在儿童绘画作品中也有见到,但儿童画的构图与农民画相比略显单调,我们可以多让学生欣赏农民画构图,以它为参考画出儿童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体现出儿童的灵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在儿童画教学中,让学生多从生活入手,多写生。再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作品中的造型,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如:陕西洛川的剪纸《果园》就是运用时空综合非静止造型的范例。作者把耕地、栽树、浇水。一直到摘果子,装箱运走等过程都和谐的组合在一幅作品中,布局有条不紊,穿插疏密得体,衔接自然流畅,豪无牵强凑合之感。将这种方法融入到儿童绘画作品中就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表现能力。有一次,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构图欣赏,我让学生画一幅假日的创作画,其中一个学生刚好星期天去参观了他叔叔的养猪场,就一口气在纸上画了“穿越”时空的《智能养猪场》,有农民伯伯种粮食,收割粮食,侍养员喂养等全过程。一开始构图显得杂乱一些,学生稍加修改在猪的身上画上了美丽的花纹(剪纸作品的启发),竟然创作出如此美妙布局合理的作品。
二、取其完善性与概括性造型特点,炼其儿童丰富的现象力和概括造型能力。
民间美术造型的重要特征之一:崇尚完善。在作品中,很少看见残缺的人物形象,它讲究人物的完整性。如:民间剪纸中常见小羊肚子里的小羊,斑马身上的花纹,在虎、羊、狮、象等动物身上都要装饰各种各样的花纹和图案。民间剪纸作品上“求全”的造型比比皆是。我们可引导学生欣赏民间图案、花纹,印入到儿童画、线描、泥塑中,使其造型更完善。如《摘鱼去》小作者在构图上力求完善,为了达到完美的造型效果,他们采用添加的手法,敢于突破常规,创造出异想天开的画面。不论是男女,衣裳上都饰以花纹,为的是让人看着精神,而那些花啊、鱼啊,把画面填个满,尽态极妍,为的是让画面完整,具有装饰性。
民间美术造型上的概括也是其一大特色。概括性手法最突出的是大胆取舍,力求“舍其形而求其神”为突出本体。
如河北武强年画的门神造型为了突出“粗眉大目,神形要足”的特征,艺人不惜将人体比例缩减为四个头高,体态横向夸张,充满整个画面,形成一种身架四撑,方厚如山的力度。而在儿童画中,概括性的造型,求全求大的审美意识也是随处可见。但有些孩子们因为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有限,所以他们作品显得不够大气。我们可通过鉴赏再进行临变作业,要求 在临变过程中,引进学生自己的联想、体验,进行一些创造,这样学生很快进入到创造者的角色,提高信心,增加兴趣。
三、取其民间美术强烈浓重与柔和典雅的色彩,炼其儿童画中丰富色彩的表现力。
中国民间图形的色彩形式是两种极端的色彩形式并存,极为典雅的调和色彩和极为浓重强烈的对比色彩。如金山农民画,喜爱用纯度高的色彩来表现自己的作品,还能巧妙运用补色关系,把各种色彩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黑白相间,红绿相映,单纯中显丰富,对比中求和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装饰风格。儿童画的色彩与此殊途同归,由一片阳光照耀的圣地,所以他们的色彩也无形中力求艳丽丰富。儿童自然而然地会选择那些未经过多调配的原色和间色,并运用简单的色彩对比知识,使画面阳光灿烂,喜气洋洋的。总是用跳跃的色彩,去打动每一位观众的心灵。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儿童大胆使用自己最喜欢的色彩作画,用表现“节日的色彩”和“快乐的色彩”等情绪色彩语言启发学生表现色彩的感情: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大自然的特色和变化:启发学生对色彩属性的感知,创造性地运用丰富的色彩语言。同时,也让他们欣赏民间美术的色彩,鼓励学生运用民间色彩的表现,我们可以精心选择适合儿童欣赏习惯和表现的民间美术作品,通过感受、启发、引导、讨论,来理解作品色彩的整体意义及表现技法,体会作者在用色上的美感。
四、取其民间美术形式多样的技法,炼其儿童画创作形式的多样性。
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如:剪纸、年画、农民画、版画等等。技法也是各有不同的,但民间艺人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就材料来说,大多是就地取材,信手拈来的材料辅助作品。我鼓励学生学习民间艺人那样合理地运用材料,启发学生以生活环境周围随手可拈的东西,通过画画、剪剪、拼拼、贴贴、刮刮,变着法子地使形式更增进内容上的完善。
当一种艺术用其独特的语言得以体现后,再转换语言时,面对新的语言、新的材料,就
会出现新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重新从材料、色彩、构图等一并考虑,从而会激发一种想象、联想和生活激情,引发灵感,促成一种再创造。有些同学在转换材料以后,又自然而巧妙地运用平时所掌握的一些表现技法,形成一种综合处理、综合表现形式,丰富了艺术的语言,培养了一种动脑动手的能力、开拓了用材料去思维的能力。
民间美术活动,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保证,也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应尽的一份责任。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中国的民间艺术宝藏是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丰富而独特。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中去继承与发扬它,挖掘民间艺术的精华,用我们中华民族的特有的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使幼小的心灵受到精神文明的滋养和净化,培养幼儿爱祖国、爱民族、崇尚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挖掘民间美术素材,施加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收集民间美术的点点滴滴,使这一艺术奇葩在少儿纯洁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开花。把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少儿绘画辅导探索》,(美)摩伊。凯特利,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3
2《我和大师一起画》系列,司晨山之韵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9
3、《美术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