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娥
梅州市五华县端本中学 514423
摘要: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缺陷来说,就应在考虑各项基础要求条件下制定合理优化策略,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符合新课改要求,避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出现问题,确保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来说,必须强化各项优化策略在其中应用力度,并在各项策略支持下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效果,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个性差异;分层次教学
引言
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因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仍然有教师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学生观、教学观、教育观,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由此看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改变上述不良状况已成为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单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虽然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有所改善,但是在实际课堂学习过程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课堂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较低,而究其根本在于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简单的知识传授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还会使得学生产生较大的厌烦情绪,同时仅仅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也缺乏一定的说服力与吸引力,这不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与质量,也成为影响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1.2课程内容“厚重化”
受传统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大多数的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授课方式更加倾向于背记,很多教育者仍然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观念陈旧、方法落后。但是新教材的特点是更加注重生命教育主题,增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的课本知识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中国优秀文化和精神内涵,主动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时代精神,还有的是增设法治教育内容。这些改变更加注重打造全面型发展的人才,而不是死记硬背、只会写题的学生。这些增加的内容使得对于这门课程的考查更加多样化,里面自由发挥的程度会加大,但是这种自由发挥还是基于对于课本的牢固掌握,吸收内化,最后生成自己的答案。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个性差异与分层次教学
2.1对学生进行分层
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对象,在实施分层教学前就需要先对学生进行分层,为有效开展分层教学奠定基础。在对全班学生进行分层时,应依据下列原则进行分层:第一,根据学生现有的基础分层。划分层次时,要参考学生现有的考试成绩,根据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基础,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兴趣等基本情况进行划分。第二,层次划分应合理。
对学生进行划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因此划分层次时要做到合理。要让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得到适应,要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意愿,而不是划分层次后,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某些学生认为自己就不如别人,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使分层教学法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第三,允许学生层次的变化。学生的所属的层次不同,对应的能力也不相同,当学生的能力发生了变化时,他所对应的层次也应发生变化。比如,当C层的某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成绩提高了,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就需要对这个学生进行重新分层,可根据具体的情况,划分到A层或B层;当A层的某个学生不适应A层的学习时,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到B层或C层。经过流动的层次,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挑战意识.
2.2分层教学
授课过程分层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师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最重要的阶段。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提升,因此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起点要低、要缓慢过渡知识、要懂得灵活多变。此外,考试测验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方式。毕竟相较于课堂或课后作业,考试测验有效避免了学生之间相互传抄所带来的良好教学效果的假象。在考试测验中,教师可考虑根据各层学生的特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试题、试卷,将试题分为三个层级:一是基础题,用于检验班级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巩固题,让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在完成基础题后便可以通过巩固题进一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三是提升题,让学习能力较强、理解速度快的学生在完成基础题、巩固题后可以尝试挑战提升题,以此检验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进度。此外,教师在设计试题时也要重视创新,并增加一定数量的自由发挥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3制定多元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全面成长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建立多元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时,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要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不能完全依据自己的判断或者凭借一张卷子定高低,要深刻地认识到这种评价方式的局限性,争取让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本身,都成为评价主体;第二,要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甲同学喜欢道德相关的知识,但是法治类题目成绩却一般。这时候教师要能看到甲同学的优点,也要看到他缺点,通过辩证的评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成长;第三,评价形式和方法上要实现多样化。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打分、记录,打破期中、期末成绩大于天的评价形式。
结束语:
总之,初中的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一定要能够转变观念,认识到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道德与法治观念。通过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将品德教育、素质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的时代内容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国家的发展培养蓬勃的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
[1]刘辛钦.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方法探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128-129.
[2]陈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S2):13-14.
[3]魏灵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0(52):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