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策略——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韦文琛
[导读]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在层出不穷的教学模式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
        韦文琛
        西林县西林中学  广西百色533599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在层出不穷的教学模式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根据笔者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并从问题型学习计划的设计、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四个方面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了总结,实施任务驱动的合作学习过程,细化分层辅导工作措施,实施高频多次折返检测,为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提出了与法治教学相结合的合作学习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合作学习;策略
引言
        初中生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当代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而小组合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更为重要。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擦亮个性与集体的融合点。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既能保持自己的怀疑判断,又能融入小组,找到正确的精神,学习他人的智慧。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合作学习小组教育,不断完善实践教育中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让他们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要感受世界,增加生活经验和技能,体验学生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情感,提高班级凝聚力。因此,教师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分组,安排小组合作的任务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组合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没有合理的分组
        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合理分组是关键。然而,在小组合作之前,一些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时,只是让学生按照座位组成一个小组。这种小组划分是不科学的,因为学生的水平不同,每个小组的水平不均衡,必然会影响小组交流的效果,最终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1.2小组合作很多只是流于形式,使问题浮出水面
        小组合作的实质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探索,使学生获得发展。然而,一些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时,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真正目的。他们只是通过小组合作来活跃课堂气氛,没有对合作的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有时小组合作教学的课堂看起来很热闹,但学生可能不会讨论相关的问题。
1.3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发挥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完全放开学生。教师要发挥好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引导学生做好总结。
1.4缺乏完整的体系,形式化
        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堂,并在一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进行道德与法治专题教学。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缺乏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得比较完整,在学生讨论之后,仍然按照教学计划向学生灌输知识点。不能有效地评价和指导学生的讨论和结果。合作教学流于形式。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策略
2.1创造学生小组合作的环境
        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环境密切相关。我们教育部门为改善学习环境做了很多努力。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还是一个新课题,需要广大教师共同探索。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支持学生的小组合作,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支持和共同学习的氛围。

比如,教师在教学生“走进青年”时,要求每个学生为每个年龄段准备一张以上的照片,每个学生在每个时期都会公布自己的不同变化,并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大家的共同发言,完善内容,最后由老师统一总结,从而实现小组合作在初中德育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共同进步。
2.2小组合作教学应用于生活
        自主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方方面面,因为初中生在这个社会的年龄阶段不能对事物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很容易在家长和老师之间产生隔阂,初中政治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作用。例如,当老师教学生“学会拒绝”时,他们会解释教科书的内容。小赵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由于痴迷于游戏机,他再也不能专心上课了。虽然游戏机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手、眼、脑的使用有积极作用,但一定要适度。如果学生无法抵御游戏诱惑的影响,将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危害。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探究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危害,促进小组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
2.3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因为学生的状态不同,主要是对新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旧知识的运用。为了解决学生对新知识理解的差异,可以采取学生小组学习的模式。在教师讲课前,学生在小组中有一个共同学习的阶段,可以使每个学生有效地理解新知识,达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的目的。比如,初中时老师教学生“自我保护”道德和法治,一个14岁的女孩和表妹通过课本上的内容,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穿着警服、手持警棍的假警察。她的姐姐和哥哥足智多谋,在别人的帮助下,勇敢地把假警察送到公安机关。教师以师兄师妹的沉着和机智为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让学生讨论:发生此类事件时如何处理?通过学生的小组学习,可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4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而道德法律知识比较理论化,相对来说,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用,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道德和法律知识的积极性,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堂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比如,在教学中讲述“美好家园”知识的过程中,要以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家的温暖与和谐有更深的理解。然后通过听歌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将学生分成小组,阐述自己温暖的家的观点。这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5教师要正确引导方向,吸引学生积极探索
        在初中德育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正确的引导导向作用,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课程指导,通过科学预设问题,吸引学生自主讨论和探索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自觉维护正义”课上,教师可以围绕如何自觉维护正义这一话题,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对于这样的实际问题,每个学生都应该有实践经验,有自己的疑惑。针对这类关键问题进行合作学习设计,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果。在初中德育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引导,对不同学生的表现给予不同的评价,以引导学生今后对其加以重视。同时,学生可以及时总结经验,积极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提高自学能力。
三、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响应了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号召,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双重教育功能,构建自由、平等、统一、友好的教学环境,科学定位师生的课堂角色等方面,完美契合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共同需求,这是时代发展和我国新课程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有效地帮助培养和建设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葛成军.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3):93-95.
[2]李宝锋.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运用应用[J].小作家选刊,2018(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