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陈宏
[导读] 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深化改革。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素质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陈宏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江苏南京  211100)
        
        摘要: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深化改革。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素质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学生计算的时间和准确性能够直接影响到其数学成绩及做题效率。在目前数学教学过程中,题海战术的方式似乎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学生计算速度和准确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又限制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真正在能力培养上下功夫,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本文就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实施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能力
引言
        小学是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阶段,也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对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抓住这一时期,并以此做好计算教学活动。而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进行数学的逻辑运算和推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其他数学能力的发展做好充分地保障。
1计算能力在数学中的重要程度
        计算在数学中处处都存在,基本上很多数学内容都和计算有关联,比如说空间图形、统计概率这也和计算息息相关。并且计算能力也是人们必备的能力之一,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探索性的技能,可以用来探索和解释一些比较复杂的社会性问题,人们有很多行为选择和行动计划,都是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之后得出的。所以说,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单单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书面成绩,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取合理的手段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2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低的原因
2.1忽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小学生具有其自身的认知特点以及年龄特征。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较为笼统,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而忽视事物的本质特征,这便使得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缺乏整体地感知,如果遇到相近或者相似的数字,常常由于看不清、马虎等因素导致计算出错。此外,小学生的记忆具有保持性较低、不清晰等特征,最终导致计算过程中的信息储存或者提取出现错误。但面对这样的情况,部分教师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是针对某一错误及时纠正,这样虽然及时纠正了学生当前出现的计算错误,但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这样对学生良好计算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不利的。
2.2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群体性学习的过程,其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尚未建立或形成,往往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积极性,因此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很容易不经过认真的思考,没有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对题目理解不到位,甚至在抄写题目过程中直接将运算符号或运算数字誊写错误。这些都是低年级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如如何审题、如何检查、如何修正等,特别是对基础相对薄弱、理解能力不足的学生,有着非常直观的效果。
3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3.1培养计算兴趣
        单纯的计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这样容易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产生厌倦心理,对此,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教师展开计算教学的首要目标。针对小学生爱动、好胜心强等心理特征,教师可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对学生展开计算训练,同时,还能够将计算问题赋予生活化特点,使学生在熟悉的大环境下,对计算过程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


3.2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学习精神
        不好的计算习惯和不努力的学习态度也是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所以想要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必须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学习精神以及良好的习惯。首先就是通读问题的习惯,学生在进行解答问题的时候,必须要通读题目,应该读两到三遍,这样才能掌握其中所有的数据,进而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其实在重复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在脑海中进行着问题的分析以及解题步骤。其次是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小学生在解题的时候,有时候会不认真,所以计算就很容易出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认真度,这样进行计算的时候才不会跑神。而后就是仔细誊写的习惯,我们都知道干净整洁的解题过程总是令人赏心悦目,因此小学生在解题计算的时候,尽量不去乱抹乱改,解题要有正确的格式,不能这写一块,那写一块,应该保持其美观性。最后就是校对的习惯,所谓的校对就是进行验算的一个过程,大部分情况下,学生都是计算一遍有个结果就行了,很少有进行验算,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其准确性。
3.3教学设计分层化
        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其知识构建能力、题目理解能力、课堂注意力等往往有较大的差距,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出现一定的分差。如果统一设置相同的计算题目,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来说题目较难,对于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无论是哪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于计算题目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根据学生的能力设置不同的题目,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以巩固课堂内容为主,尽量将课堂所学的内容消化吸收,以此保证不耽误后续课程的学习;针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掌握课堂计算内容以后,进行延展训练,巩固所学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对学生能力的掌握,也能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3.4针对错例分析,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与实践的过程,在计算学习过程中,总是会有出错的时候,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学习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会出现因为粗心大意而导致出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错题例子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后及时进行评价分析,在针对性地错题分析中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以提升。
3.5重视对比训练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计算相关的数学内容亦是如此。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加强知识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并通过对比训练,让学生自主发现计算过程中的普遍性、广泛性,同时,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加强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分析计算问题的能力。
3.6借助动手操作实践,帮助学生弄清算理算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从主宰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担任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探究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具,以此帮助其掌握算理。
4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是基础性知识,但也不容忽视。教师应该秉承生本原则,对不同学生采用分层化的教学,这样才能顾及班级的每一名学生,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整体向上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君.低段数学计算错题的成因与巧妙运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0).
[2]郭少凌.多样化教学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J].华夏教师,2018(16).
[3]杨秀清.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4(4).
[4]张文青.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6):162.
[5]罗勇.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9(12):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