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清越
青岛工学院 山东青岛 2663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调整。同时,伴随着人才教育理念的全新提出,对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提出新要求,同时也为其创新发展带来一定机遇。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应如何把握这一机遇,积极将其利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是文章重点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
引言
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目标是“经过三年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简称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提升本科教育质量上的决心。
1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主要特点
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主要特点涉及到以下反面具体内容:作为最重要和最主要的社科人文类学科,汉语言文学的人文主义特点是其最核心的特点,因此针对这一特殊学科的教育教学最关注的莫过于对传统优秀文化及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学习汉语言文学更加侧重于对其文化性、文学性、人文性的探寻、认知,进而提升个体的社会责任意识、文化认同。从这一角度看,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不同于医学、工程设计、商业管理等学科有着相对鲜明的针对性。相反,诸如文秘、广告、策划及一切与文字、表达等有关的领域都不同程度涉及到汉语言文学范畴。因此,汉语言文学是极其泛化、关联甚众的学科。不仅如此,由于汉语言文学往往间接影响着几乎所有行业、职业,所以,现实职场中虽然没有专门以汉语言文学为名的职务或岗位,但其在几乎所有行业、职业中都会或多或少有所涉及。从这一角度看,汉语言文学的职业定位又极其模糊。若严格按照职业划分,这一学科几乎没有对应性,因此狭义上相对缺乏实用性。
2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措施
2.1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丰富考试形式与内容
汉语言文学虽然缺少高度对应的职业或职务,然而各行各业都无法完全脱离这一专业而存在,其对现实职场的间接影响才是这一专业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因此,新时期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应当结合这种趋势特征,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丰富考试形式与内容。比如,在翻转课堂的视频测试环节模拟一家企业的文秘,要求结合一年来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撰写一篇年度工作总结。又如,假设一间广告公司接到某快销企业的产品推广需求,需要拟定一篇广告文案等。将汉语言文学的考核与真实职业相关联的考核不仅较一纸试卷更具挑战性,且从根本上避免了一些学生希望通过死记硬背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有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从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两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2.2改进教学手段,多元化开展教学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教授汉语言课程的教师们要不断接受全新的教学模式,及时调整自身定位,将自己变成同学的学习伙伴和引导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网络学习平台。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全方位普及创新创业教育以及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相关性和融合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将下一节课要讲解的知识点发布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并关注不同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反馈情况,当课堂教学开始之后,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教学,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快速掌握创新创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设专门的汉语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利用网络技术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通过校园网、微信、微博等各大平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信息的转发,并且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进行宣传,将所有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成立专门的汉语言创新创业社团,通过大学生之间的帮扶作用,引导大部分学生正确认识创新创业,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更多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
2.3加强现实关怀,密切联系基础教育
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授课完全照搬教材而不加思考阐发,就容易与现实脱节,不能与时俱进,教师需在依循教材、大纲授课的基础上,敏锐观察现实,掌握文学界最新动态。比如在目前通用的几种教材中,几乎没有或很少涉及科幻小说相关内容,而实际上随着刘慈欣、郝景芳、韩松等优秀科幻作家的崛起,科幻文学这种曾经边缘、小众的文类逐渐为大众所关注,《三体》《北京折叠》等作品在大学生群体里传播度很高,优秀科幻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省思,是很好的教育素材。笔者在授课时,特意增加了中国科幻文学的一些内容,如梳理晚清至今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史,介绍《月球殖民地小说》(荒江钓叟著)《新石头记》(吴趼人著)等作品。学生对清末民初的作家就有如此“脑洞大开”的想象极为诧异,很感兴趣,也对这一段通常主流文学史不常提及的历史有了更为生动的认识,由此展开进一步的探索研究,比如有学生组成课题小组,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如何将科幻文学融入到小学基础教育的课堂。鉴于高校的特点,培育师范人才不仅仅是教师教育类课程的任务,也是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需要共同承担的任务。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联系不够紧密,主要表现为重视文学史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文本解读与审美能力的提升。应该纠正教学中重“史”轻“文”的倾向,多为学生示范解读经典文本,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与审美能力,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服务。当然,由于课时所限,教师首先要精挑细选,有重点地选择作家作品,避免让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漫无目的地阅读。
2.4利用网络平台调动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积极性
新媒体的发展本身也为汉语言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支撑,如微信公众号平台、微博平台等,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把握这些平台的优势,就能够充分调动汉语言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积极引导汉语言专业学生进行写作,并与学校校报、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合作,刊登与传播学生的优秀作品,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人才教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首先可通过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来进一步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堂教学环节,其次可通过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枯燥性和局限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着一定帮助。此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还应加强对实践环节的构建,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本专业教学内容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学生对本专业内容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振军.“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12):64-70.
[2]李波.“双四六”人才培养模式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研究———以商洛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2):48-50.
[3]刘禺杉,刘伟平.高校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9(12):56-57.
[4]贺智利,樊文军,刘蕊.构建体系化实践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榆林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为例[J].榆林学院学报,2016,26(5):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