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彭辉
[导读] 众所周知,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类在各个领域都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说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
        彭辉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城关中学    564400

        【摘要】众所周知,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类在各个领域都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说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也添加了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元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可以给学生们呈现出一种极具感染力的画面,给学生提供极好的视觉与听觉效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对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重要科目,同时也是实施和发展德育的重要阵地,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但传统语言讲解和黑板板书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显然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深刻地理解和直观的认识,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发展和提升。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技能,充分且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生命和活力。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拥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也是快乐的,积极主动的,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也会有所提高。相反,如果缺乏兴趣,学生将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对知识的理解也是非常被动的。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室、黑板、一盒粉笔、讲台,老师站在讲台上。老师不时在黑板上写字、擦黑板,学生看教材,结合老师讲的知识消化知识点,这种教学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无聊,久而久之形成厌烦的情绪,实在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新课改强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目标。我们必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在此就大有用处了。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图形和音频图像结合在一起,并可以将教学内容以更新奇的模式展现出来,从而使以传统板书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转向以视听和音频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内容非常有限。随着大教育理念的提出,课堂内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多媒体用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大教学容量也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点。          
        首先,多媒体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可以节省时间,利用这些省下来的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授更多的新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教师可以在课前微调PPT和视频,以避免冗长且不相关的视频部分或包含大量字体的PPT页面,这不仅扩大了教学能力,而且还使教师摆脱沉重的黑板。

          
        其次,在空间方面,多媒体教学可以包含更多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扩展教学内容。特别是,互联网连接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全面的材料,以便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的热门话题。让教学不再局限于教科书和教室,而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丰富了教学内容,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高师生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方式,应看到信息技术对其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以此来提升自身专业教学能力。教师要善于制作多媒体课件,学会制作PPT课件,并利用网络广泛搜集资料,不断加工整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让他们在家里也能够自由的开展自学环节,通过网络搜索、下载、筛选、分类来对所需要的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处理、整合,使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设计,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初中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效率。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自进入“互联网+”时代,现代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教师可以多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将传统教学难以表达、呈现的内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直观而生动的表现出来,还能够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检索、引用国内外最新观点、消息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对八年级下册《加强宪法监督》进行讲课时,因为宪法教育涉及到许多宪法原则与宪法精神,讲解起来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授课前收集与之相关的视频、新闻等信息制作课件,可以播放《人民的名义》相关片段并展开分析,播放《宪法宣誓制度》视频,这样可以立足于学生实际,切合了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以及思维逻辑,帮助学生认识宪法监督制度,增强宪法意识。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科學合理的运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中,可以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是当今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当代社会不断进步的现实需要,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与要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网课等形式开展教学,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会娟,多媒体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8(13):7.          
        [2]王剑,王霞.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J].才智,2018(0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