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莫芳
[导读] 优化电子技术实验课堂的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关键途径之一。
        莫芳
        贵州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558000
        摘要:优化电子技术实验课堂的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关键途径之一。科学实验、实践探究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教学情境中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本文从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探讨提升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法
前言
        高职院校的教育建设目标是培养能够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与生产的具有专业技能和素养的人才。电子技术实验作为一门具有实用性、技术性的基础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专门技术人员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仍然存在一些教学的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高职院校需要迫切地改善当前的教学方式,提高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成效,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一、改善电子实验室的教学环境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改善电子实验教学的环境,保障教学进度有效进行。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不止要重视知识理论的深入教学,还要重视实验教学,增加实验课程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验机会,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实验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应尽力改善实验室的教学环境,投入更多的经费,购买先进的电子技术设备,定期更新和维护教室的电子设备和实验材料,建设良好的监控系统和安全防护系统,保障实验环境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学校应当合理地管理实验室环境,安排相应的人员定期检查实验耗材是否损坏,合理地安排班级的实验时长,最大程度地调配学校的实验资源,保障学生的实验课程有效开展,从而推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进程。
        
        
        
二、完善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内容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电子技术实验的教学环节受教学内容的影响较大,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可以提升课堂的成效。教师应增加一些演示性的实验和预备性的实验,演示性实验主要是教师运用实物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用电子模拟的方式把复杂的概念和理论演示给学生看。预备性实验则强调让学生在实验之前了解实验器材,和实验程序。电子技术实验的教学内容不能过于千篇一律,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随之改革。加强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实验,并且融入新的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电子科技的新发展。
(2)调整不同实验所占的教学比例
        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设置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优化课程的结构。电子技术实验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在实验课程中设置大量的基础型实验,因为基础性实验比较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但是却造成了实验课程体系比较单一、固化的情况。
        教师在设置课程内容的时候应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高级的实验环节。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基础实验的训练,通过一定的基础实验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有了逐步的提高,教师就可以增加一定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这两种实验比较考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教师融入验证性的实验环节,让学生学会猜想——假设——验证,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另外,教师要合理地分配这三类实验占总实验的比重,基础性实验是基本功,需要设置较高的比重,综合性实验需要花费的课时较长,设置的比重应该比基础性实验低,设计性实验则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而定,综上所述,以上三种实验类型所占的实验课程内容比重为5:3:2。教师还可以设置开放式的实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课题开展实验活动。



三、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学生对电子技术实验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实验过程往往只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这与学生职业发展的意识薄弱有重要的关系。学生的实验动机不强,主要是因为他们尚未感知到实验技能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帮助。

因此,教师应创造更多的契机,例如举办电子技术企业招聘会、电子技术座谈会,让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实验的课程对自己职业发展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对实验操作课程的学习予以重视。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电子技术产品展览会,参观优秀电子企业的生产基地,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到电子技术制造行业的生产环境,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动机,更投入地参与到电子技术实验的课程环节中。同时,这些活动也能够让学生提前树立职业发展的意识,培养专业的的职业技能,应对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
四、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
        教师善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开展实验。依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成不同的层次,依次教学。
        首先是实验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在实验环节中增加小项目的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技能,加强对学生实际的实验技能训练。其中包括各种仪器的使用方式,电路的连接方式,仪表盘的测试方法等等,例如,教学生用仪表判断实验电路是否出现故障。小项目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实验步骤,从而更有效地开始实验,否则,学生的实验进度会非常慢,教师也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讲解。
        第二层次是基础实验,包括实验操作与技能的讲解,详细讲解这部分的知识,但是时间不能超过课堂总时长的三分之一。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撰写实验报告。
        第三层次则是综合实验,也就是实操环节,考验学生对基本实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教师在这个过程要注意答疑,及时解决学生在课堂遇到的操作问题,或者让学生仔细记录操作过程,课后再针对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解答。
        最后的教学层次是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考察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作出适当的指导,学生自己课后搜索相关的资料,设计实验的方案。
        
        
五、利用计算机工具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其次,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工具,在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实验的演示过程可以通过简短的视频、动画展示,学生观看之后互相交流、分享。实验进行的时候,播放相关的实验流程视频,引导学生在课本或者实验报告中做好相关的记录,避免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忘记实验步骤,不能顺利地展开实验。
        目前,一些计算机软件已经拥有先进的仿真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指导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学习必要的电子应用技术,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实验,让学生发动脑筋,对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
六、设置合理的实验能力测评标准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成绩测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教师尽量采取公正、客观、多方面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水平。第一,学生需要正确地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记录内容,有些学生实验做得非常完整完善,但是实验报告却不严谨,一段时间后学生就容易遗忘实验的内容,实验报告的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结论等。第二,考察学生的实验知识掌握程度,教师从学生在课堂中所做的实验项目中抽取部分题目,例如,在题库中抽取3——4个实验题目供学生选择,考察学生对实验流程是否掌握。第三,增加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考察,教师在平常的课堂中做好教学记录,包括学生的纪律、学习态度、实验流程、实验结果等等,记录学生的实验课程学习动态。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小测,检验学生对某个实验的掌握程度。从以上实验知识、实验操作能力、学习态度三个方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以单一的纸质化考试定义学生的学习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技能和素养。
七、小结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实验课程需要系统性的改革,包括完善教学环境、丰富实验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改善教学手段以及制定合理的实验能力评价体系,从而优化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课堂,培养适应电子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天云.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探讨[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3(03):73-75+80.
[2]许秀平.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03):18-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