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朱小静
[导读]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有了问题,学生会去探索

        朱小静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城东实验小学
        摘要: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有了问题,学生会去探索,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行分析、思考、总结相应的数学知识点,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并且,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对他们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也是当前数学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方式
        数学问题意识将问题意识与数学学科的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保持怀疑、批判的态度,在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将焦虑状态转化为积极思考的动力,并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思维。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重复记忆,缺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式,学生没有机会培养这些能力。所以,如何改善这样的教学问题,需要教师做出转变。下面,本文就对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方式进行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充满逻辑性、有着抽象性的学科。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教师不难发现,枯燥、乏味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和感受。并且,教师使用教学方式过于传统,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是无聊的、无趣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将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学和情境创设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激起自己对问题探究的欲望,发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想象。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例如,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注重时机,尽量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地方进行,让学生产生疑问,然后进行启发引导,将正确的方向指引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在学习“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和所代表的意思,教师就利用问题情境,为学生开展本节课的教学。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设计这样的情境问题:“同学们,在本次比赛中,有两位学生都拿到了第一名。本来只有一个苹果可以奖励。但是,将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该怎样分才能确保公平呢?”学生在这样接近自己生活的问题,会马上回答:“老师,可以每个人分半个苹果。”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同学们回答的都对,我们为了将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可以每个人分半个苹果。现在,再想一下,这半个苹果用什么数字表示?1还是其他?”当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情境问题后,学生一时无法说出答案,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对呀,半块苹果该用什么数字表示?”为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带动学生对分数学习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强,从整数直接到分数的领域,为下面的学习打造基础,尤其是新授课时采用这样的办法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二、设计问题游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人的兴趣使然是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在数学学习中,教师需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在兴趣点的引导下,主动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接受知识、记忆知识。经过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分析后,一致认为,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持久性差、好动,对游戏、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好奇感。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教学重难点和游戏教学,为学生设计问题游戏。以此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发展兴趣,接受知识,记忆知识,从而掌握知识。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专注。教师利用问题游戏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记忆知识。在学习“倍数”有关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一场问题游戏活动,一方面发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加入到学习活动中,另一方面对倍数的数学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印象。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为学生设计问题游戏,“找数字”。教师提前准备一些小球,并将它们发在一个大箱子中,这些小球上面有不同的数学。之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三到四个小组。然后,教师将游戏规则讲解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在限定的游戏时间内,当教师说出一个数字后,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快速跑到箱子跟前,从中找到和这个数字或者这个数字的倍数,只有在最快时间,找到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为学生设计问题游戏,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发展学生兴趣,学生也愿意主动进行思考,让学生在获得快乐的同时,对一个数的倍数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习惯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仅符合现代教学论的思想,也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让学生敢于质疑。质疑是对已有知识提出自己的理解、保持怀疑的态度,学生具备质疑精神,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经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才会主动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相比较直接将知识讲解给学生来说,不如交给学生问题质疑的方法。所以,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就将质疑方法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这部分数学内容的时候,可以从结论中质疑。教师引导学生:“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这一结论的时候,思考,为什么要用‘只’字,少了这个字可以吗?能不能换成别的字?换完之后,是不是相同的意思?”或者,在学习“分数的意义”这部分数学内容的时候,可以从数学关键词进行质疑。教师引导学生:“为什么单位‘1’的‘1’要加引号?要是去掉引号,会变成什么意思?能去掉吗?”鼓励学生质疑,将质疑方法讲解给学生,能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自主评价反思,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评价也是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学习完成后,需要教师给出相对应的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从而积极探究其中的原理,实现有效改正。另外,教师用鼓励的评价方式,还能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喜悦,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信的形成,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动力,学生更愿意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学生,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比如,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并高效,之后,教师就要积极表扬,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或者,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教师没有讲解的知识点,也可以将这些内容告知给教师,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只有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过程中,学习效果才会有明显的提升。当然,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时效性,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础,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数学内容包罗万象,知识点层出不穷,数学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切实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为方向,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通过开展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游戏、鼓励学生质疑以及自主评价反思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活动。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在不断的学习中还能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秉彝,吕传汉.创新与中小学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0(4):35-36.
        [2]刘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与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01(3):42-44.
        [3]王真东.关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1(6):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