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劳玲业
[导读] 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劳玲业
        广西钦州市合浦县石康镇多葛小学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了教师们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发达的年龄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借助于形象直观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学习知识,则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知识的内涵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和应用途径,将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更好地发挥出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教学途径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还未被重复的发挥,并且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教师对网络媒体资源的挖掘不够充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不足等等,从而降低了信息化教育的质量。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形成公正客观的教育观念,充分地认识到现阶段数学教育存在着的不足,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调整教学规划,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下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从而促进数学教育的发展。以下就是对此的一些具体探索。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主体性原则。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探究的活动中去,对学习知识产生浓厚的动机,这样的教学才会是有意义的,学生的智能也才能够得到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手段起到的是辅助的作用,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取代学生的思考。教师要把握好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和学生自主探究之间的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
        直观性原则。信息技术手段给直观性教学的落实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小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直观性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出信息技术手段在构建直观情景上的优势,在视觉上给予学生刺激,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数学知识。
        探究性原则。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探究性的原则,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探索知识,让学生做到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从而增强教学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激活学生兴趣
        小学生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容易产生抗拒的情绪,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利用直观生动的画面去吸引学生的目光,从视觉、听觉等感官上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课堂上,乐于倾听教师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更好地学到知识。
        比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提供学习情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本节课所学习的几种图形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图形的基本性质也都有所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这几种图形展示出来,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现在我有这四种图形的轮胎,那么哪个轮胎被装上以后,可以让车子走的更快呢?为什么?”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受到直观画面的刺激,对自己脑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新的构建,从而让学生带着充足的兴趣展开学习。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示知识形成过程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足,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结论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则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成长。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更加牢固地记住知识,并且掌握其中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分与合”这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动态的过程。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在后面加法和减法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让学生理解数字分与合的方法和意义对后面的教学十分重要。在本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一个分苹果的场景。首先向学生展示三个盘子,旁边还放了四个苹果,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发出提问:“怎么才能够把这些苹果放到盘子里去呢?有多少种方法?”从而利用问题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之后,教师可以拖动多媒体上的物品,向学生展示每一种可能的情况,让学生利用动态的画面去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增添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
        3.引导学生实践应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地思考教学的意义,并且将总结出的意义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不仅仅能够获取到知识,而且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信息技术手段有着很强的信息展示功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构建生活化的情景,将学生置身于情景当中,让学生调动学到的知识去处理问题,从而使学生做到实践应用,经历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一整个过程。
        比如,在教学“一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构建一个超市购物的情景。购物对于学生来讲是十分熟悉的,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分发“一百元钱”,并且给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让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上所展示出的商品和价格,从教师这里去购买商品,并且要求学生准确的说出教师找的零钱是否正确,从而在生动灵活的教学情景中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数学技能。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丰富数学教育的内涵。
        4.促进学生视野扩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形成开放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到教材知识上还存在着的不足,使用合理的手段去完善课堂教学,让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弥补学生知识上的欠缺,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扩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可以从教材上简单了解到平行四边形的知识,但是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却还未得到过多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源,让学生知道“新栽植物的支架会设计成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工厂的大门会应用平行四边形来进行收缩工作”等等应用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本文针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一番叙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合理地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营造充满探究性的课堂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到信息技术所具备的教育价值,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结合正确的教育原则和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构建新型的数学课堂,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促使学生可以获取知识,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祺.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7.
        [2]刘文芳.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