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模式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 黄慧敏
[导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中,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实现成为了教师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内容时注意

        黄慧敏
        珠海市第一中学平沙校区,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中,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实现成为了教师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内容时注意,并提出了很多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维等提升的方法。进入高中以后的物理学科知识抽象性和综合性逐步升高,难度也加大,很多学生会因此对物理知识不感兴趣,更不愿意主动参与其中,更不用说实现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了。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概述新课改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师如何展开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物理素养逐步升高,为以后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传统教学理念下,课堂的主人是教师,教学也是教师一言堂,学生们只能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讲和记笔记获得新知,但是效率和能力提升的比较慢。新课改除了重点凸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鼓励教师们结合新理念以及应用新颖方法改进教学策略,以此创设出多彩的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高中物理学科是理性学科中难度最大的一门学科,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创新,在满足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同时促进学生快速且高效地汲取知识,并以此促进他们在学习进程中综合能力得到快速发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情境讨论中去。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可以结合物理知识特点创设生活情境展开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感兴趣的生活话题过程中深入研究物理知识并逐步体会到物理学科的魅力以及意义。
        例如,学生在学习“重力势能”内容时,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中先将水电站、过山车、打桩机等图片展示出来,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水电站要建立高高的大坝、没有动力的过山车为什么越来越快、打桩机是怎样将桩打到地下的?”学生们立即结合生活常识展开思考,并对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产生了兴趣。教师随之由位置的变化引出“重力做功”,为后面探究重力势能知识点奠定了基础。然后,教师将学生日常扔球的场景展示出来,促使学生思考在小球竖直下落、沿着斜线向下运动、曲线向下运动过程中重力做功情况,进而体会到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为后面掌握重力势能表达式打基础。在生活情境下,学生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很高,掌握物理知识的效率也顺势提升了。
二、借助微课教学,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微课已经成为课堂中教师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技术手段。微课教学模式的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也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因此,当高中物理教师将微课视频引入课堂上,不仅促进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还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为其后续自主深入探究物理知识以及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奠定了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向心加速度”内容时,高中物理教师先通过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逐步回忆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合力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等问题。在学生回忆过后,教师利用微课视频将“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光滑桌面上小球在绳子的牵引下做匀速圆周运动”两个视频呈现出来,鼓励学生分析两个过程中受力情况以及合力方向,进而在他们思考过后继续将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定义的解释呈现出来。在微课视频的引导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应用矢量图表示速度的变化量,还掌握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和表达式。高中物理课堂中出现微课视频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三、组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之前,合作教学模式只是口头意义上的合作,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新课改理念下的合作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的合作,具有合作价值和意义。

面对难度较大的物理知识点,一般情况下,学生难以自主解决问题并获取知识。但是,如果学生通过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学生们不仅可以掌握物理知识点,合作意识和能力也会逐步增强。
        例如,学生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时,高中物理教师一上课将学生们都喜欢的过山车图片展示出来,并提出问题:“在坐过山车时,车的势能和动能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当学生们经过讨论发现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关系以后,教师引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并将光滑的斜面为例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了“物体在不同位置时的动能和势能”。在合作活动中,学生们能够结合之前学习的知识点得出每个点的机械能,并且根据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或者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自主推导出机械能守恒。为了进一步验证弹性势能与动能间的联系,教师同样组织了学生以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为例一起讨论小球以速度为v的冲向弹簧的过程中小球和弹簧组成的机械能是否守恒。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学生们结合弹簧做功与动能定理知识点同样验证了机械能不变。在合作环境中,学生们的合作意识逐步升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效率都随之升高。
四、采用分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自信
        随着年级的逐步上升,学生们之间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教师们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学会利用此差异性展开教学。分层教学法是新课改模式下的一种高效教学手段,能够按照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水平进行分层,也能够应用分层化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以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进入高中以后,物理学科的层次拉开的比较大,教师们可以通过分层展开教学活动,以此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结合自己的特点获取知识,也有利于他们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在课堂中取得进步后,学生的学习自信也会随之升高,为以后打下了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平抛运动”内容时,高中物理教师先结合新课标内容将学生隐形地分成了三个不同层次,并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按照三个层次学生的特点分别展开教学。一上课,教师先提出问题“直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条件分别是什么”,唤起所有学生的回忆,并点出中等生和优等生的名字回答问题,以此加深所有人对之前掌握知识点的记忆。紧接着,教师又提出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并且和学生一起将分运动与合运动的等时性以及分运动的独立性总结出来,进而引出“平抛运动”。随之,教师借助视频将生活中常见的平抛运动展示出来,并鼓励后进生结合视频内容列举出生活中更多的平抛运动,以此增强对平抛运动的认知。在讲解平抛运动的受力情况和初速度的特点时,物理教师仍旧通过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促使优等生能够从曲线运动条件角度说明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为后面将平抛运动分解成为两个方向的分运动做准备。然后,教师又利用多媒体记录的平抛运动过程中的频闪照片展开教学,促使后进生能够结合图片说明小球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和水平方向运动规律,促使中等生说出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不会受到水平方向上的影响。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们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进行提问和教学,促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正确回答出问题,并由此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
        一言以蔽之,新课改为课堂教学工作迎来了新的契机,提供了无限可能。高中物理教师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手段创新了课堂,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提升的同时学习效率得以快速升高。高中生在获取基础物理知识的同时物理思维、能力等也随之升高,为以后指导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湘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5):48-48.
        [2]盛利民.对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探讨[J].新课程(下),2016(10):166-166.
        [3]杨山.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J].中外交流,2017,000(007):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