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贾铭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贾铭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包特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低效和无效的现象,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成为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本文中,笔者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探索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现状;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要求小学数学教学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尽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本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履行自己的职责,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主体混淆,缺乏明确性
教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是无可非议的。教学主体,是指学生在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教学的主体,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上,只关注自己能否按时完成教学进度,对学生真正接受和掌握了多少知识则缺少关心。小学生可塑性比较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重视和强调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变成教师-学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课堂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部分数学教学认为课本中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因此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教学即可。然而,实际情况是,有些数学知识比较简单,教师能够运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教学,而有些数学知识艰涩难懂,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把握,加上,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为主,抽象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而数学学科正具有抽象性,要让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是不容易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很少进行拓展延伸,只教授书本上的知识,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意,没有贴近当下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比较刻板,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目标不明确,具有随意性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然而,教学目标不明确、具有随意性,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上,耗时长、效率低的现象比较普遍,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关。由于没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引导,导致教师教学的思路混乱、随意。
二、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丰富教学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课堂上开展教学活动,应该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运用多媒体教学,即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之一。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创设生动逼真地教学情境,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隐含的数学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愿意了解和接触数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把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制成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导入新课:1.看一看,找一找。请同学们看一看,找一找,上面的这些图片,哪些是同学们早就认识的,哪些是刚知道的图形?(学生自由讨论)2.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见过四边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四边形?(黑板是长方形的,花盘有梯形的,楼梯的扶手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利用多媒体把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特征,从而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工作。其次,在导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新课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增加了趣味性,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活和数学的联系,从而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就需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突出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价值,由传授知识向学生发展的方向转变,由看重教学结果转向看重教学过程,由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教学模式向师生共同学习进步的模式转变,由非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向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转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与同学合作交流,与教师一起交流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得到跨越性发展。
例如,在教学“营养午餐”时,教师首先播放学生午饭的视频。看完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和感受,让学生针对视频中的现象各抒己见(多吃肉会引起发胖、挑食是一种不好的生活习惯,而且容易营养不良,等等)。“同学们知道我们常吃的菜肴中有哪些营养成分吗?”(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板书:热量、脂肪和蛋白质。)为了发挥学生的价值,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让学生自主活动,解决问题。教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下面的营养成分表,判断A、B、C三种菜肴是否符合营养标准?要求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任意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实验。教师只有注重师生互动,突出学生的地位,发挥学生的价值,才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
3.明确教学目标,使得数学教学具有方向性
         明确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师备课的基础,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方向性的前提。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只有以三维目标为依据,并把它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去,才能保证教学的方向性和有效性。同时,教师应该意识到三维教学目标各个部分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其中的一个目标,而应该注重整体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这节课时,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出示问题:市美术馆三天接待游客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共接待游客多少人?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再出另一个问题:一件儿童上衣54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8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6元,这条裙子多少元?观察思考:这两道题有哪些不同?教师指导学生理出解题思路,理解题意。上述这两个问题,教师让学生说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加强学生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并在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在这个教学案例中,三维教学目标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探索和交流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情感价值目标: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并能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低效和无效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将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亚军.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8(34):33-34.
[2]王再梅.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22):116.
[3]佘正欣.学历案教学中的成长——以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J].亚太教育,2018(06):27-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