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新
广西浦北县平睦镇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大家开始重视起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可正因如此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现在许多小学生的书包比高中生的书包都要重许多,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为学生减负。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如果学生不愿意学,那教师再努力教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位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教师不能牺牲小部分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来换取大部分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合理分组;因材施教;加强互动;分层评价;结合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下,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展开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分层教学无疑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细化,因为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完全吸收教师讲解的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助。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于小学语文中分层教学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希望本人的拙见可以对广大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合理分组,均衡发展
每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掌握情况都不相同,分层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相对应的教学,既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分层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要对每位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进行一个合理的分组,每位学生擅长的科目不同,尤其是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往往女生比男生学得要好,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虽然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成绩差学生答疑解惑、提高成绩,但是成绩好的学生有时候也会出现学习效率低的情况,他们也需要学习好的学生带动。教师进行分组的时候可以分为四人一组,里面有两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有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做到均衡发展。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中的《司马光》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与自己一起朗读课文,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朗读时是如何停顿的,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和纠错。由于这篇是文言文,朗读过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课文内容并带领学生翻译,对于课文中“司马光做了什么事情,我们要学习他身上哪些优点?”提出疑问,然后给学生十分钟的讨论时间,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选出代表发言。学生通过分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方式,达到相互促进学习的效果,每位学生都可以均衡发展。
二、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位学生的潜力都是无限的,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课前进行积极备课,对于在课堂上使用什么教学手段、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等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小学阶段正处于一个创造力、想象力丰富的年龄,对于开放性的问题最能体现出学生不同的性格和表现力。要做到因材施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需要掌握好课堂互动的每一个环节,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天马行空,要正确引导学生。
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片段或句子,深刻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手法,为学生的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自己教师的角色,考虑到每位学生的长处和短板,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弥补自己的短板。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划分层次,每个层次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例如第一个层次的学生每周积累并背诵五条名人名言,其他层次的任务量依次减少。教师按时进行检查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写作,更好地学习语文。
三、分层教学,加强互动
分层教学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好的教学理念,教学不只是与学生的学有关,教师的教也十分重要。课堂教学是教师把知识通过间接经验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众多,学生不可能完全掌握,这时就需要学生在课后填补空缺,把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理念是因人而异的,这与每位教师息息相关,教师要接受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尽可能利用这种差异灵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取长补短、层次互动。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中的《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之前为学生布置一个课堂小作文,题目是我熟悉的家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家乡的景象,向身边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可以写家乡的特色美食,也可以写家乡任何有趣的事物。接着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然后选出一位写得最好的学生进行分享,教师在每位学生分享后要及时予以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认真聆听,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习一下作者是怎样描绘自己的家乡的,并取其精华。
四、分层评价,以人为本
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心理、生理方面,学生之间的差异都是不可避免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评价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这种标准必须是公平的、民主的。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学习,但每位学生都要接受义务教育,所以教师要努力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可以不是学习上的,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可以是兴趣爱好方面的,只要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就是值得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成绩早已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尺子”,学生不应该再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而应该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中的《古诗三首》中的《饮湖上初晴雨后》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此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然后带领学生一起翻译这首诗,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由于传统的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只注重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并不注重学生创造力的挖掘,这样是不行的。教师在讲解过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一首诗,没有题材限制,当学生写过之后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即使学生写得不太好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性评价,逐步树立学生的信心。
五、结合教学,从实际出发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领域,还是在教学领域,都在打着实事求是的幌子搞一些假大空的面子工程,这是教育界正在面临的重要难题。作为教师中的一员,可以从自身做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师不能只注重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而应该关心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得到了什么,教学内容才是最重要的,教师要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根据实际的教学效果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切记不可本末倒置,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是为了完成这种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述小学语文四年级中的《文言文二则》这一内容时,教师要根据文言文的复杂程度进行教学,由于这两则文言文比较简短、内容简单,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时可以更轻松,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对于文言文这种课文,教师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还要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注释,这对于学生以后学习文言文有实际用处,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语文课本,可谓是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教学模式是一直变化的,但是教师要有自己不变的教学理念,学校并不是名牌大学的加工厂,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敢奋斗、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全面发展的人。我们的社会允许各种各样有才华的人存在,在学习的道路上学生可以全力奔跑,也可以停下脚步认真审视自己,只要最终可以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罗马,那教师和学生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参考文献:
[1]高云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分层与同课异构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07)
[2]周英.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