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杨艳新
[导读] 兴趣是促使一个人踏上求知之路的动力,

        杨艳新
        南宁市邕宁区百济镇新平小学
        摘要:兴趣是促使一个人踏上求知之路的动力,是推动学习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针对小学四年级学段的小学生们展开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要稳稳抓住该阶段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充分结合课本教材进行教学。并且还需要调整教学手段,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教学,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帮助学生们进一步的贮藏语文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四年级;学习兴趣;有效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当中,任课教师应立足于帮助学生们收获更多学科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与学习习惯,为学生们建立稳固学习基础的教学目标之上。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首要任务来带领学生们进行语文学习。并且,身为语文教师,也应该清楚地了解到自身面对的教学对象的发展特征,以兴趣为作用力来推动学生们向前进行学习发展,切合学生们的学习习惯来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所以,在实践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在面对四年级学生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应该首先找到阻碍教学进度的存在问题,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策略,对于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行分析探究,以求提出有效具体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一、目前存在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教师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时常会遇到不同的教学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也是构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在学生们的日常学习中,教师要时常检测学生们的学习进度与学习状态,从而掌握具体情况展开教学,更新教学进度。而学生们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学习检测的重要形式,通过学生们反馈出的问题来反映出教师在教学工作上的不足,以及学生们自身存在的不足。因此,在制定教学策略之前,要先找到具有代表性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探究。
        1.忽略学生兴趣发展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所以,在小学教学的启蒙阶段,学生们还未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与基本的学习素养,对于学科学习也并为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这种时候就需要任课教师能够及时转变教学思路,以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培养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进一步的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入到语文世界中感知语文知识内容。而目前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常忽略学生们对于学习兴趣的发展,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死记硬背”,从而使语文学科失去了原本的光彩,更让学生们失去学习兴趣。
        2.兴趣教学方法利用不当
        教师采用如何的教学方法都会在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上直接体现,也决定着学生们是否能够顺利地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不容马虎的。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状况来说,教师们大多在认识到学习兴趣对于学生们的重要性之后就会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进行兴趣教学法的实施。但是,他们往往会偏离预想的教学轨道,在不合适的教学时机进行兴趣教学法,造成对教师与学生们双方面的影响。
        3.缺少与教材相结合的具体方法
        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不断汲取教学内容中的营养,将语文课本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加以运用,掌握基础的语言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也要注重学生兴趣与教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用具体的方法来激励学生们进行学习。不能只看到表面的教学现象,应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帮助学生们认识到自身存在问题,并且结合教材进行教学指导。


        二、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1.关注学生兴趣,融入诗词教学
        在小学的教学阶段,教师们应该时刻注意到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及时的获取学生们的学习反馈,在学生们反映出的问题上来进行策略改革。同时,教师也要了解学生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点,以课文作为基础进行延伸,以此来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也要注重和学生们的交流,在与学生们的沟通中去引导学生们注重课文内容的学习。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中主动发现问题,逐渐引导学生们养成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思维与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与历史背景,在教学内容的延伸上也能够做到既有趣有包含知识点,是能够适用于小学学生的教学工作的。以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中的“题西林壁”为例,学生们在学习到第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肯定会觉得很神奇,明明都是大山,为什么会让人看上去都不同呢?这时候教师就可以为他们解析其中意义,告诉他们这句诗所指的意思是,诗人在庐山上赏景时站的位置变换会导致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并以此来体现出庐山千姿万态的风景。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来进行解析,就能让学生们懂得诗词的精妙之处,并由此来引发出学习诗词的兴趣,去进入到诗词世界中探索更多诗句内涵。
        2.拓展课外活动,融合词汇教学
        小学的学生们大多都还处于思想稚嫩的时期,不能长久的专注于学习。虽然小学的课业压力与初高中相比较而言非常轻松,但是碍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想要其在课上课下都能够自发的进行学习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课外教学活动的拓展能够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持续到课下,以积极地心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更多学习上的乐趣,并且还能促进学生们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从而带动每一个学生们踊跃的融入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外教学活动的选择上,教师要选择合适的侧重点来进行融合教学。比如为学生们设立读书日或读书周,让学生们在指定的日子里互相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与同学们一起进行课外阅读,并且让学生们自由地交流探讨自己观点和意见。或者,教师还可以组织一场词汇比赛,让学生们自由结组,根据课本上的词汇知识与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汇进行比拼,看看哪个组更默契,掌握的词汇更多。如,第一组学生们用了课本中《爬山虎的脚》里,“均匀”一词,那么后一组的学生就要用匀来组词。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考验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还能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来激发他们的动力,以动力来点燃学习兴趣的火苗。
        3.结合教材内容,融入写作教学
        写作不仅能够直接体现出学生们对于语言运用的能力,还能让学生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记录自己的所感所得。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要有效的结合教材内容,以写作作为切入点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注意不能使写作练习成为学生们的压力,而是要自由拟定题目,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或兴趣点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们在书面表达的练习中掌握语言组织能力。
        那么,教材内容与学生们的兴趣点应该怎样融合呢?其实这并不难,比如在学习到四年级下册课本中《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了课本内容,并描述了其中的景观后,就可以让学生们自行感受文章中每一个字每一组词来表达出来的山水之美。之后,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们以自己去到过的地方,看到过的景色为主题,来写一篇小作文。无论是去过风景名胜,还是去过当地的小公园,教师都要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小学的学生们对于自然的感知是很敏感的,也善于发现自然中的美,以此为主题也能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写作欲望,并且强化学生们的内容学习程度。
        三、总结
        歌德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在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身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学习兴趣来带动学生们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效率,让学生们能够在小学学习历程中达到硕果累累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秀池.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7(20).
        [2]潘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8,No.369(21):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