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把脉”精准“开方”——谈高中语文教与学的衔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   唐荣丹
[导读]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大家越来越重视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唐荣丹
        贵州省兴义市第八中学
        摘要: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大家越来越重视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在进行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时,除了向同学们传授重要的知识点,还要使学生真正重视语文学科,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实际上需要高中语文老师聆听学生的心里话,真正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现状,倾心“把脉”,精准“开方”,探索出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案。本篇文章就将简要分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深入研究高中语文教育学的衔接方案,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者一些启迪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学习方案;衔接手段
        教学工作实际上就是教与学的充分统一,两者虽然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联系。老师传递知识和进行教学工作,实际上是需要同学们的密切配合,才能够达到学习效果。目前来看,高中院校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存在很多问题,教于学的衔接方案并不完整,这就需要老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根据当前的发展现状和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改进教学方案,提升语文教学成效。
        一、当前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工作的具体情况
        (一)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上,兴趣的最好的老师,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会因周边环境产生变化。高中语文老师要是可以精准的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喜好,打造适合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就能够充分地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加深其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可是,现实生活中,部分高中语文老师忽视了这一点,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同学们在课堂中无所事事,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效偏差。由此可见,想要提升高中与文教学工作水平,将教育学完美的衔接到一起,就必须解决上述问题。
        (二)填鸭式教学模式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与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是为同学们服务的,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目前来看,绝大多数高中语文老师仍然沿用填鸭式教学模式,一味的传输知识,忽略同学们的主体作用,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丧失信心和热情,导致其课堂效率偏低,语文成绩较差,人文素养偏低。
        二、将教与学紧密衔接到一起的具体方案
        (一)掌握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学习现状
        老师在进行相映的授课工作之前,必须要充分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接受能力和学习现状,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习惯,及时发现其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同学们改掉学习陋习,提升其学习能力。具体来讲,有些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因为一些特殊情况可能会打断学生的发言,当堂改正其错误观点,就会挫伤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觉得自尊受到了伤害,而不再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学生是需要被尊重和被鼓励的,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工作时,必须要给予学生绝对的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充分尊重其学习主体地位。这就需要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现状。
        具体来讲,老师在讲解《沁园春·长沙》都基本内容时,第一步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成都文化教学氛围和教学方案,科学布置教学任务,使每个同学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第二步,老师应该在课前设置家庭预习作业,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就了解基本内容,在学习过程当中就更容易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一步,课后任务也非常关键,语文老师必须全面掌握所有同学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布置相应难度的任务。在高中阶段,语文课程学习难度比初中大的多,尽快转换角色,转换学习方式对同学们来说是很有难度的。所以老师必须循序渐进,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学习能力设置学习任务,将教与学巧妙融合在一起。
        (二)增加和学生的互动频率
        将教与学衔接到一起的教学理念要求老师增加和学生互动的频率。教学理念不能仅局限在教上面,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师生互动频率,老师才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发现他们的问题,应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具体来讲,当老师在讲解文言文《师说》时,就需要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了解其学习进程,在课堂中创造更多的和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认真聆听同学们内心的声音,了解大家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在不断总结教学实践规律的过程当中改进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水平。每一篇文章的教学难度都是不一样的,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密切相关,如此可见,老师需要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而且其切实需要,把握其学习情况,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升学习成效,在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的同时,也拉近了学生和知识的距离,进而不断提升教学成效。
        (三)根据实际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方案
        但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进步,大家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想要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赶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老师就必须要根据实际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案,应用更恰当的教学模式。
        具体来讲,老师在讲解《雷雨》这课的相关内容时,向同学们传达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方式不能沿用旧的教学模式,需要根据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应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渗透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一点,老师可以让同学们朗读这篇课文,在读书的过程当中体会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说话的语言神态。第二点,同学们读完之后,组织角色扮演活动,鼓励同学们踊跃参加,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朗读完之后,小组讨论,朗读同学的优点和缺点,以供大家学习和反思。最后一点,老师可以将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大家自己组织话剧表演。在划分角色和进行话剧表演练习之前,老师可以先简要分析一下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提出一些值得同学们注意的细节,带领同学们揣摩戏剧发展的主要情节和感情,使参演同学都能够在深入了解人物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这类的小活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还能够帮助其深入体会课文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高中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频率较少,导致高中语文教和学的衔接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老师一定要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案,巧妙融合教和学,提升教学成效。
        (四)提升同学们的诗词鉴赏水平
        高中阶段,同学们需要学习的文言文和古诗词特别多,很多文章的学习难度都非常大,很多同学并不能完全掌握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意思和文章内涵,所以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改革教学策略,提升同学们的诗词鉴赏水平。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进而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养。
        具体来讲,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带领同学们走入简单的诗词文章当中,领略文学世界的奥秘,激起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投身到诗词学习任务当中。然后,在同学们自主鉴赏古诗词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将文章中的场景和生活中的场景结合起来,不断的分析和研究,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后,老师应该让同学们深入体会文章的句子,从写景句出发,了解作者的情感变迁,在意境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同学们投身到自主学习当中。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将教与学巧妙融合到一起,不断提升同学们的诗词鉴赏水平,提升其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与学之间的衔接工作至关重要,高中语文老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掌握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积极探索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的教学方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邹金晶. 倾心"把脉"精准"开方"——谈高中语文教与学的衔接[J]. 求知导刊, 2019, 000(038):18-19.
        [2]万云. 做好高初中语文教学衔接,积极探索高中语文教学新方法[J]. 中国校外教育, 2012.
        [3]李雪梅. 倾心"把脉"精准"开方"——谈高中语文教与学的衔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 000(002):P.7-7.
        [4]吴金华. 让"揠苗助长"与"自然成长"有效衔接——浅谈高中语文教与学的有效衔接[J]. 新课程学习:下, 2014(7):134-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