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琳
银川市兴庆区博文小学,宁夏 银川750001
摘要:学生写作常常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也就不愿写、怕写。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必须首先指导他们大量积累素材,阅读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神器”。 课内外运用这套教材的具体做法:摘录、背诵文中片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唤醒沉睡的生活积累,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丰富学生的间接生活积累。
关键词:丰富;写作素材;人教版语文同步阅读教材;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没有丰富素材源泉的作文,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认为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必须首先指导他们大量积累素材,让学生“腹中有物、心中有法、情有所感”,而后下笔撰作,然而,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的积累,但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以及间接的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阅读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在众多的阅读书籍、教材中,我发现了一套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神器”——统编版同步阅读教材。
这是一套配合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新课标语文编写的同步阅读,共十二册:一年级《小猫种鱼》、《月亮船》;二年级《糖果雨》、《太阳的话》;三年级《雨燕风筝》、《林中世界》;四年级《纸风铃》、《冰项链》;五年级《水墨菱塘》、《彩色篱笆》;六年级《梦中的旅途》、《我和诗》。这些书与语文教科书一样也按单元编排,与教科书各单元有一定的联系。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巩固识字,提高阅读能力。凡是接触过这套书的老师都有一个共识:这套书所选课文比教科书中的文章更经典、更丰富、更有意思,孩子们喜欢读。我被这套教材中每一篇文章所吸引,我发现每一篇文章既是引导学生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教材,又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好材料,还是辅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经典范文。于是,我在课内课外充分地利用它,将它锻造为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神器”。
一、摘录、背诵文中片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们很注意在课内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尤其是学习过的每篇课文,老师们会通过背诵、摘录等方式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可这只是杯水车薪,是远远不够的。读课外书进行积累是一个好的办法,但老师又不能统一要求,可以积累什么,怎样积累,不能有效指导,对不自觉的孩子更无法监控。然而人教版语文书配套的同步阅读教材,能够实现对学生统一要求、有效指导,做到全员监控,是帮助孩子丰富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这套教材选编的文章内容丰富,很多来自名家,大部分没有进行过改编,虽大多文章篇幅长,但并没有阻挡孩子们对它的喜爱,很多时候他们是不由自主地读这本书。因此,我以此为契机,有些家庭作业就布置专项作业,让孩子们读同步阅读书上同单元的文章做些摘录,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段摘录下来,如果不想写,可以背诵几个段落,由于没有再布置其它作业,孩子们一心一意做好这项专项作业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的一组课文,同步阅读书选编了贾平凹的《丑石》,夏衍的《野草》,吴建的《水墨菱塘》等名家的名作,我布置孩子读这几篇文章,摘录几段自己喜欢的段落,如果不想写,可以背诵其中的几段,第二天老师检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对名家名作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在摘录或背诵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最后为自己所用。
二、唤醒沉睡的生活积累,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我发现,现在的孩子们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其实五六年级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已初步具有一些写作技巧,怎么写不是最困难的,而写什么才是孩子们最发愁的。老师们也常常抱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太少,没素材可写,可是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的情况吗?我经过研究分析,孩子们从记事以后,每个人都经历了一些事情,在父母的带领下对世界也有了不少的认识,但这些生活积累不可能随时随地都被记录下来,或许沉睡在孩子的大脑里。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怎样唤醒他沉睡的记忆,我发现同步阅读教材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让孩子们读同步阅读,写批注、读书日记,让他们与作家对话,在孩子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沉睡在他大脑中的生活记忆就被唤醒,他们把它记录在读书日记中,为他的习作打下了基础。
如,我在进行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作文教学时,为调动孩子们写作的欲望,唤醒孩子们的生活记忆,拓宽他们的写作思路,在学习第六单元的那两周,每一周抽出三到四天的时间布置专项家庭作业,同步阅读书中这个单元共17篇文章,每次让孩子们读同步阅读书中这一单元的两到三篇文章,学生每读完两到三篇,让孩子们写写读书日记,把自己如何看书及内心想法记录下来。在学生读了的基础上,我利用语文课,在课堂上简单帮助孩子梳理这些文章都写了什么内容怎样表达了作者所感受到的母爱和父爱。其中:“保护失明女儿的自尊心的母爱”;“孩子心理遇到问题,给予鼓励和安慰的母爱”;“面临生死危机,把生的机会留给孩子的父爱”;“为了让孩子能吃营养丰富的冬菇,善意谎称吃了冬菇可以称为千里耳的母爱”等等,选材不一样的17篇文章,唤醒了沉睡在孩子们大脑中的记忆,让孩子们的思路变得宽泛了,他们终于知道父母之爱表现在很多地方,孩子们写作的为难情绪自然就减退了,写作的激情也高了,大部分同学都写出了不同内容的母爱、父爱。
三、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丰富学生的间接生活积累。
孩子们由于生活圈子小,受到手机、电视、电脑的影响,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比较少,与人沟通的能力减弱。而人教版语文书配套的同步阅读教材在这方面也能起到一些作用。统编版语文书,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既便于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然而同步阅读教材就是补充及拓展,再加上它选编了名家名篇,阅读篇目也多,作用就更为突出。在教学中,指导孩子们深入阅读这套教材时,我的专项作业读书日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孩子们读几篇文章后,我要求针对一篇或几篇,写一篇读书日记,把自己读这几篇文章的状态及当时内心想法写出来,不会写的孩子,哪怕摘录其中一些自己认为好的句、段与大家分享,简单做作分析,谈谈感受。从他们的读书日记中,能感受到很多同学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并从中受到思想的启迪和感染,从而触动他回想起自己身上或身边发生的事情,表达自己对真善美、假丑恶的认识及感受,这就收到了很好的效益。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了一组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课文,口语交际就是进行演讲,于是我借助这次口语交际指导学生写一篇演讲稿,组织学生进行“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活动。孩子们写这样的演讲稿,说实在是容易“假、大、空”,毕竟他们的阅历有限,可是在他们曾阅读过五年级上册同步阅读教材和这学期同步阅读教材的第二单元的十几篇有关中华民族屈辱历史及爱国情怀的文章后,他们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加上他们阅读后曾写过几篇读书日记,写起来语言也丰富了,能利用的材料也多了,提高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同时也让他们受到热爱祖国,为建设而努力学习情感教育。
总之,人教版语文书配套的同步阅读教材成为了我最得力的助手,它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开发的地方,正如《语文新课标》所说: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