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英
慈溪市古塘街道社区教育学院 315300
摘要: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古塘成校的社区教育积极发挥其应有的辅助作用。“老虎鞋”不仅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而且还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古塘成校的“老虎鞋”制作培训班既保护了“老虎鞋”这一非遗项目,又使村里的妇女、老人以及残疾人员有活可干,学到技术,增加收入,使古塘成校的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迈出了一大步。
关键词:助推乡村 就业 农民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兴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古塘成校的社区教育积极发挥其应有的辅助作用。“老虎鞋”被列为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老虎鞋”制作技艺早在明清时期就流传于慈溪一带民间,尤以我们街道新潮塘村是制作较为集中的区域,有小孩穿上“老虎鞋”就能保佑吉祥平安之传说。“老虎鞋”不仅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而且还有很高的文化价值。2017年,古塘街道的“老虎鞋”工作基地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对“老虎鞋”制作技艺进行抢救、保护与传承。古塘成校协同市民政局、市残联开设非遗“老虎鞋”工作室,成为古塘成校的“老虎鞋”制作工艺基地。通过“老虎鞋”制作模式构建精准化、产业化、协同化助推乡村振兴,在解决当前古塘乡村留守老人、妇女、残疾人收入低,乡村传统技艺流失,乡村无形人文重建等现状问题上,具有显著现实意义。部分乡村留守老人、妇女因为没有技艺没有工作导致收入低,残疾人因残因病而致困致贫,而“老虎鞋”的制作是手工活,体力消耗不大,而且制作技艺也不是十分复杂,老人、妇女和残疾人通过培训学习,掌握这门技艺问题不大,这样可为他们的就业增收、脱贫脱困创造条件,古塘成校把它作为精准扶贫、服务社会的一个着力点来做。为构建“老虎鞋”制作工艺传承基地,古塘成校专门设立了“文化传承工作室 老虎鞋制作室”。
古塘成校每周定期2次组织村里的留守老人、妇女和残疾人集中到学校“老虎鞋”文化工作室开展“老虎鞋”制作培训,由古塘新潮塘村“老虎鞋”传承人蒋建飞亲自传授并指导“老虎鞋”制作工艺技术,让这些特殊的学员掌握一技之长,为他们的增收就业助力。通过非正规就业方式和居家的形式,实现自主创业和就业,增加个人经济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古塘成校为此制作了“老虎鞋”制作课程,编印校本教材,培养他们的制作水平,同时提高他们对于“老虎鞋”的文化情感,并将“老虎鞋”制作技术发扬光大,为低收入的妇女,老人和残疾人就业增加收入创造机会,同时也为培养下一代传承人奠定基础。古塘成校的“老虎鞋”文化工作室,是这帮学员开展教学活动的阵地,也是“老虎鞋”制作场所,并用于“老虎鞋”的展示活动及销售推广,同时对这帮残疾学员、妇女老人学员进行了技能培训,助力解决他们的就业情况,让他们自立谋生,增加经济收入,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受到了市领导的青睐,市副市长王娇俐曾亲临工作室进行视察并指导,市电视台、报社争相采访报道,大大提高了“老虎鞋”制作、 助力就业路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和残疾人员前来报名参加技艺培训。同时,古塘成校也受到了宁波市残联的大力支持,协同在宁波开设了“老虎鞋”制作工艺培训班,解决了更多的失业妇女和残疾人的就业,并打开了“老虎鞋”的销售市场,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这些学员的经济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为了提高“老虎鞋”制作培训实效,古塘成校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古塘成校教师经常组织学员们参加文化交流、节庆参赛、政务招待等展演。组织他们进社区、进医院、进商场,展示老虎鞋活动。此外,还积极与慈溪、宁波等电视台报社交流,加大“老虎鞋”文化传播力度,扩大“老虎鞋”制作、助力就业路项目的知名度。在进行“老虎鞋”制作教学活动的同时,古塘成校教师还不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融入学员素质提升的全过程,并加强他们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还积极地与市残联、共青团、各社区联合共同举办文化娱乐活动,培养他们乐观面对人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
古塘成校的“老虎鞋”制作培训班既保护了“老虎鞋”这一非遗项目,又使村里的妇女、老人以及残疾人员有活可干,学到技术,增加收入,使古塘成校的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迈出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1.罗仁福, 张林秀, 王晓兵,等. 高速公路变迁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J]. 经济经纬, 2013, 000(004):44-48.
2.钱津津.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低龄贫困老人再就业路径研究[J]. 消费导刊, 2020, 000(009):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