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技能提升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6期   作者:王瑞芳 郭红霞
[导读] 文章探讨测绘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王瑞芳  郭红霞
        河南测绘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1464
        摘 要:文章探讨测绘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师资技能提升策略进行研究,以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测绘行业培养应用型优秀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技能提升;
        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主要的首要任务,而培养人才的质量与高校师资有着密切的关系。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的关键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那么提升“双师型”教师技能是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
        在高职测绘类专业教师体系中,“双师型”教师不仅仅是与测绘相关的理论性教师,双师型教师还要求必须精通实践操作,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培养“双师型”教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测绘专业知识技能,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需要这样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
        近年来,由于人才需求的变化和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张,高职师资队伍不能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新形势,当前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教科研意识不足、制度不完善、无保障,师资培训提高渠道不通畅,奖励机制薄弱,实践机会和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1.1教师需求量大,师资来源单一
        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要求不仅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求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鉴于高职工程测量专业的专业特殊性,一线教师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这些教师传统的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实践能力相对较低,缺乏相关是技术经验。只有极少数教师是来源于行业企业,虽然能够掌握测量专业的生产技术,但在教学技能方面却相对欠缺。
        1.2缺乏企业实践,专业能力不足
         专业能力对于“双师型”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能力,随着专业技术水平的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无法满足“双师型”教师的职业需求,职业院校有的教师更多地重视知识积累与传授,而对于自身所具备的专业发展能力没有形成完善的认识,对技术技能教学没有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脱节,新技术、新知识添加不足,在实际中没有可操作可实践的机会,这些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持续发展。
        1.3科研能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养在高职院校越来越受重视,其中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主要取决于教师科研能力的高低。目前,有的教师教科研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得不到学校重视、教师本身科研意识不高、科研能力不足,在教科研方面积极性不高等。这对教师队伍建设甚至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利的。
        1.4专业培训缺乏,奖励机制薄弱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中很少有专门为教师开展专业化培训的培训体系,岗前培训、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也不成规模,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少之又少,培训内容单一、理论空泛。另外,学校也没有意识到激励措施对提高教师积极性的作用,很少给予“双师型”教师额外的奖励与经费,并未针对“双师型”教师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评价与管理机制也无法做到有效运作发展,这必定会降低“双师型”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无法调动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动力。
        2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技能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简单的说,双师教师是取得教师资格并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的另一职称,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更加准确地说,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首先应满足教师基本条件,是个合格的高校教师,同时还应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在掌握所从事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实践能力。

所以,“双师型”是具有良好的教学水平与实践动手技能、具备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技能内容主要分为人才培养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又包括教学技能、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技能主要包括课堂设计、教学表达、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能力;管理技能主要指教学管理能力;“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指实践操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服务社会的能力即教师职业能力,包括职业道德操守、社会交往能力等。
        3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师资技能提升策略
        3.1对于“双师型”教师的人才培养能力提升,采取的措施包括:定期召开教科研例会增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组织有经验老教师优质课、青年教师公开课等多种形式的评教评学活动;定期组织教研室开展新的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讨会;开展“传”、“帮”、“带”活动,给年轻教师指定有经验的辅导教师,老、中、青教师经验共享,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举办“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班、班级及学生管理培训班;以赛促教,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利用大赛的形式促进各“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学技能,比如鼓励教师参加教育信息大赛、微课大赛、课件制作大赛、讲课比赛、说课比赛等等一系列关于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比赛;参加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培训,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专业方向细化),突出一技之长重点培养、多学科综合发展,引导鼓励教师考取注册测绘师、参加技师评定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另一方面需要依靠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反思与努力,进一步促进教学技能的提升。
        3.2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采取的方法包括:在名师工作室引领下,建立科研团队,组织教师开展科研。以教学团队为单位,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建立教师教育研究课题评审制度;通过立项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比如通过一些课件立项项目、教学资源立项项目等,只有深入研究、善于研究并有丰富研究成果,才能在教师岗位上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在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建立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团队;与兄弟院校合作科研项目,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建立奖励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发表教科研论文、教材编写、精品课程的建设、立体化教材的建设等。
        3.3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服务社会能力提升方面,强化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依托校企深度合作,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为教师学习和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鼓励教师举办社会专业能力培训班;深入企业行业,进行实践锻炼,增强企业实践能力;从企业引进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技能型人才,以便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带到课堂,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水平。从企业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研究企业兼职教师、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与教学团队融合;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的技术骨干深入院校进行定向培养,使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完全对口,深化校企合作。
        3.4制定提升双师型教师技能的保障措施
        明确技能目标,提升双师型教师职业意识;优化“双师”结构,提升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立足长远并结合当下,制定合理的教师引入制度,以满足长远发展需求。建立一支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以学院重点教研室为依托、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以企业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壮大教师队伍。完善制度,为双师型教师技能提升护航。包括任职资格制度、培训体系、奖励机制、聘用机制、考评机制等。同时还应建立相关的监督考评机制,监控教师在企业实习的表现,促使教师掌握企业的先进技术。另外,还应该制定与院校办学特色和行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师培养计划。
        4结束语
        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在人才培养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方面全面提升,有效强化教学,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创设“双师型”师资力量培养体系,建立一支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以学院重点教研室为依托、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以企业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确保测绘专业能够朝健康可持续发展方向良性发展。
项目来源:河南省教科规划一般课题,课题名称: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技能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9]-JKGHYB-0440;课题名称:高职工程测量专业“学做教”三结合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编号:2020YB0514
参考文献
[1] 刘丽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育[J].教育与职业2019(09):66~69.
[2] 俞启定.“双师型”教师的定位与培养问题辨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8(04):30~36.
[3] 伍宏捷.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2018(20):55~57.
[4] 刘再春.工业4.0时代“双师型”教师的角色转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8(17):84~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