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侠
颍上县慎城镇中心学校 236200
摘要: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希望,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任重道远。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授学生思想品德理论知识,还要对小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进行引导。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对一个人一生品德的形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道德与法治教师理应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感受到良好品德的形成源于生活,重点是回归运用于生活。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教材中有很多环节是让学生分享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或是呈现或是分享他人过去的生活经验。这样的设计不只是为了导入新课的需要,也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吸取有道德价值的东西。
一、小学教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要素,这是21世纪以来德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路。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考虑民族差异、区域差异、生活习俗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完全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别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观念没有及时创新
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小学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包括教师思想观念等,没有和新课改教学要求紧密契合,造成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的现实,这对教学高效化要求必然产生不利影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是将学生作为客体,没有突出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实问题。
(三)教学方式比较单调
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教学条件受到限制,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对于现代化的技术应用比较少,甚至是缺乏现代化教学技术。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和当前学生学习的需求和特点不相符,使得课堂的效率比较低下,教师在教学的方法手段方面比较单调,直接影响了思想品德课堂的质量。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养成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创设情境,深化主题
要想进行生活化教学,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在现实中的道德感,让他们将课堂中学到的内容学以致用,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到极致。道德教育一般具有情境性,所以教师需要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会事半功倍。情境教学的益处非常多,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一个情境,再现生动活泼的角色,帮助学生进入情境,使其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诚信”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遇到的情境,可以用一个故事来开启整个课堂,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深入体会主人公的成长过程。
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诚信的花朵》的故事。有一个国王,因为没有孩子,就想找一个诚实的孩子作王子。他对孩子们说:“你们每个人都会分到一粒种子,三个月后看谁能给我种出最美丽的花,他就是王子了。”三个月过去了,聪明伶俐的孩子们捧着一盆盆各色的花来参加最后的竞争。
然而有一个孩子的花盆中什么都没有,他泪眼蒙眬地说:“尊敬的国王,我每天都精心地浇水,细心地施肥,连睡觉也把花盆搂在怀里,但是我什么也没种出来,我真的很抱歉。”国王听了非常欣慰,笑着说道:“诚实的王子呀,你不会种出任何花草。因为我给你们的都是炒熟的种子呀。”故事的最后,这个诚实的孩子成了王子。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看出,诚实是一个人最珍贵的品质之一。故事中的孩子因为诚实成为王子,他因为有了这一项可贵的品质,所以最后得到了赞美。
(二)打造优良的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品德课堂教学的工作成效性
为了激起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动性,思想道德教师可以适度地转变小学生的学习环境——课室,为小学生开设“图书室”,通过开展多样化学习活动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与环境,激发其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自发地汲取相关知识,提高课堂有效性。
例如,学习《饮水有知识》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需要在备课方面下足功夫,提前通过互联网搜索多样化的饮料图片,在课堂上使用投影展示,充分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在面对丰富多彩的汽水、乳酸菌饮料、茶、果汁等美味饮品时,其对“饮品”会产生较强的自主探究欲望。之后,教师应当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践经验对不同种类的饮品进行识别,指出其名称、特征等,分享自己的试喝经历。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向学生介绍不同种类饮品的优缺点。在课堂中间,可穿插饮品试喝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种类的饮品请学生试喝。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传授合理的饮水方式,并介绍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印象。例如,教师要教导学生不喝生水、少喝冰镇或过热饮品、远离酒精、不能将各类饮料作为水的代替品用于解渴、不可过量饮用汽水等。如此,学生就能够牢记知识与道理,并且充分体会探究与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不会因此产生厌学情绪。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与学生进行充分深入的沟通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探究能力、学习兴趣等。
(三)树立网络环境教学意识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新课改要求,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只有如此,才能为学生学习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网络环境的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而言,通过网络环境的科学应用,能够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为提高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质量,就需要树立创新的思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活动,将网络环境融入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当中,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我上学了”教学中,教师要想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就需要在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方面更加重视,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将教学的活动进行优化,为学生创设活跃的学习环境。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都能在网络环境下呈现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价值作用。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对课程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学生学习素养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加强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在开展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时,以学生为主体,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房海云,唐国铨.浅析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A].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六)[C].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福建省商贸协会,2020:5.
[2]乔佳德.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创新策略探究[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3]王芳.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J].新课程(中),2019(10):115.
[4]王正.如何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J].知识窗(教师版),2018(10):16.
[5]李秋艳.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