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智
泸洲市梓橦路小学 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
在素质教育深入进行的今天,通往育人质量提升的路径多种多样,其中“五育融合”不仅是一种全面发展,更是一种融合发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不仅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同时也会在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
案例1:
一.将德育贯于穿社会实践活动中
在2019年秋游实践活动中,我们年级带领学生来到了龙透关泸顺起义纪念碑前,开展一系列的爱国教育活动。
(一)倾听解说 了解历史
“孩子们,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吗?”“知道,在龙透关泸顺起义纪念碑前。”“知道纪念碑的高度吗……”我们从警校请来了年轻漂亮的小刘警官作为讲解员,在纪念碑前给孩子们讲述了泸顺起义的烽火年代。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她生动的讲述,还原了一个个生动逼真的场面,望着纪念碑对面那长长的碑林,那一个个刻在冷冷碑石上的名字,本该是一张张鲜活的笑脸,他们却长眠于此。烈士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同时让孩子们深深地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二)革命故事 走进历史
请听故事《邱少云》——
从五年级每个班级里选出了六位小小故事家,他们的讲述时而缓,时而急,时而高昂,时而低沉。生动的讲述让我们走进了英雄:为了不暴露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15岁的刘胡兰,在阴森森的铡刀前毫无畏惧,英勇就义;刘伯承率领的国民革命军在泸顺起义中浴血奋战……故事还在继续,我们的思绪飘向远方。
(三)“英雄”群雕 再现历史
听着听着,孩子们也置身于英雄中,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在纪念碑前塑造出一个个英雄形象。你瞧,有的瞄准射击;有的魏然屹立;有的口吹号角;有的迎接曙光!
吃水不忘挖井人,孩子们懂得应永远铭记给我们幸福生活的人,永远感恩那一个个为了这片土地,洒下热血的先烈们!
(四)国旗飘飘 牢记历史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此刻,嘹亮的歌声响彻在纪念碑前。孩子们手持国旗,心中不禁激情澎湃。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激励着他们,牢记血的代价,发奋学习,做一个自强、自信、自尊、自律的好少年,为我们可爱的祖国增光添彩!
平地惊雷催战鼓,泸顺遍地烈火飞。
硝烟弥漫把敌除,一腔忠诚洒热泪。
血雨腥风抛头颅,英雄化作百尺碑。
青山处处埋忠骨,碧血殷殷染红梅。
最后,孩子们在这首诗朗诵中结束活动,活动虽已结束,但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对祖国的热爱将深深地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
案例2:
二.将劳动教育贯穿于智育中
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了价值,劳动创造了财富!
(一)歌舞赞美劳动者
你听,那动听的歌声从1班、5班、6班的教室传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中国到世界……歌声时而高昂,时而低缓,时而抒情,时而动感。那是对祖国的歌唱,也是对劳动者的赞美!
你看,那婀娜曼妙的舞姿,旋转在孩子们自己人生的舞台上,舞出了自我的精彩,也舞出了对劳动者的热爱!
(二)“花儿”献给劳动者
不知何时,蜜蜂与蝴蝶齐聚到了6.3班。原来呀,孩子们正在开展折纸剪花的手工活动:双手灵巧翻动,小剪刀咔擦咔擦,没两下功夫,这里便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可谓五月风轻云淡,鲜花盛开,到处是五彩的帆,绿色的海,徜徉在这个季节里,没有人说它是荒凉的季节,没有人不相信它是一个希望的季节。五月花海,那是献给劳动者最诚挚的祝福!
(三)诵诗吟唱劳动者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6.4班孩子的脚步,穿越时空的隧道,去领略历史文化长廊中的风流人物——
听,是谁在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谁在怒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谁在悲情地低吟“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是谁在吟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是他们,是李白、是杜甫、是李清照、是苏轼。是……是他们,是唐诗、是宋词、是元曲,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华的积淀!
唐时的雨,那唯美的雨,打湿了李白的衣襟,涌在了杜甫的床头,化为诗章中最动人的一节。宋时的酒,夹寄着东坡的豪放,清照的凄婉,浓缩成宋词里那最美一滴露华。
我们为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而陶醉,我们为关汉卿的“六月飞雪,窦娥冤死”而痛心……
(四)巧手成就劳动者
五月的风将我拉回现实,阳光照射进了6.2班的教室,照在了孩子们那活泼的身影和可爱的圆脸上。他们就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四个组的同学正在进行水果拼盘大赛,而另外四个组进行着服装设计。水果拼盘的孩子们准备了各色的水果,梨、苹果、蓝莓、菠萝、香蕉等。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团结协作,用他们灵巧的双手,拼凑出一幅幅充满爱的水果作品。他们的身影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比赛中他们尽情展现了自己的才华。每一个水果拼盘都漂亮精美,融进了孩子们的心血与汗水。
瞧,服装组的模特们穿着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时装在音乐的伴奏下,走上了属于她们的T型舞台,她们摆出了各种造型:有活泼可爱型的、有女剑侠客型的、有公主型的、有动漫型的……真是应有尽有。如此靓丽的服装,却没有花一分钱。仔细看看,呵,各种颜色的皱纹纸、废弃的空调罩和废弃的裙摆,贴上亮片和蝴蝶结,被我班这些能干的小设计师们设计出了这些漂亮的时装,再加上小演员们的精彩亮相,简直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接着,孩子们跳起了欢快的《小苹果》。激情、热情、活力……弥漫在整个六二班。
劳动使我们多了一份对生活的憧憬,少了一些无所事事的萎靡;多了一份对工作、学习的热情,少了一些精神上的颓唐;多了一份享受窗明几净的愉悦之心,少了一些眼中的不爽和心里的烦躁与不安……这个火红的五月,让我们享受了劳动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
歌舞连连意味浓,
诗词曲赋妙其中。
巧手来把梓桐扮,
因为劳动最光荣。
让孩子们把活动编成一首首小诗,他们在动嘴、动手的过程中,必定要动脑思考,而在五一劳动节开展这一活动,更好的把智育与劳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身心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发展。
案例3:
三.将体美教育贯穿于课堂中
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将学科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中所呈现的美。表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语文课堂通过文字进行表演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师生,生生课堂交流的有效方式。为了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把表演带进课堂。因为,灵动表演能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一)舞动起来展现美
认识新字:
肠 臂 肩 胃 肚 膛 脊……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这些字都有月字旁或月字底。
生2:我发现月在旁是撇月,月在下是竖月。
生3:我发现了这些字都与身体的部位有关。
……
那这些字是不是让孩子们认认就了事呢?不,动起来!两组同学相对,两组读,两组找到身体部位做动作。拍拍你的小肩膀,指指你的小肠胃,摸摸你的小肚皮,戳戳你的小脊背,扬扬你的小手臂,挺挺你的小胸膛……我说你做,让孩子们动起来!动脑,动手,动心!
(二)角色表演呈现美
教学《秦兵马俑》:“有的颔首低眉,有的目光炯炯,有的紧握双拳,有的凝视远方……”瞧,看这些“秦兵马俑”不用千里迢迢到西安,在我们班上也可见到……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秦兵马俑的各种不同姿态以及各种形象的栩栩如生,让孩子们根据文字做出不同姿态,以便更好地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其实,学生在进行不同的做法时,他的智力在接受挑战,他的思维在接受碰撞,特别是这种挑战来自学生时,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入,这也就归结到了:语文是艺术,当你置身于这一情境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样的课堂,是充盈生命活力的,是美丽的。
五育是一个整体,既内在统一,又各有侧重,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将“德智体美劳”有机结合,为新时代培养出更多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