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红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实验小学 246600
摘要:就小学阶段教育而言,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很多小学生都对数学的知识感到头痛,这也是目前小学教学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作用更加趋向于一门工具,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而生活化元素的引入让数学知识更加具象化,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全面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生活元素;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多元生活元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生活元素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
1、将数学知识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小学生认知有限,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存在一定局限,因此,对于数学知识这种偏于抽象的知识而言,学生理解起来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而将生活元素引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让知识具体化,从而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能够让知识更加容易被接受。
2、让数学知识学以致用,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的学习在于指导实践,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其现阶段接受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也是能够体现出来的,将生活元素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并且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满足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课堂以外的数学知识,从而实现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和小学数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3、激发学生兴趣,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课堂
从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数学课堂比较排斥,认为数学知识枯燥无味,不仅听不懂,更是没有兴趣听。将生活元素引入到课堂当中,就会彻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数学知识,让数学知识更加“落地”和“亲民”,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课堂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并不可怕,也不是不可接近的,也可以从学生兴趣出发,从而让小学生真正爱上数学课堂。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小学数学生活元素运用策略
1、鼓励观察生活
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特点,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连接。
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放学回家后,统计家中三角形的物体有多少,长方形物体有多少,都分别是什么,然后第二天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家中的三角形物体和长方形物体,并且说明是如何找到的,说明物体做什么用的,让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让数学知识更加具体,也可以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点滴就是数学知识。
2、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方法被广泛运用小学数学学科,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成绩。引入生活情境法开展数学教学,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结合,将抽象难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变为生活化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难点内容。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拔高知识,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基础知识,并可以在学习中加以运用,但对于拔高知识,反应能力快、头脑思维清晰的学生可以准确计算,但是对于思维能力薄弱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这需要数学教师寻找有效的方法,促进全体学生都可以得到提升。将数学题目转变为学生生活中真实发生的问题,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对学生学习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体验圆的周长计算,使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成员的配合下体验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小组成员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形,然后由小组长进行测量,量出圆的周长,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探讨其中的规律,集思广益推导出圆周长公式的内涵。又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这节内容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尝试使用扇形统计图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生们可以将自己每月的消费支持详情,制作为扇形统计图,这样可以清晰的看出哪里花费最多,从而科学制定节约开支计划。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引导生活探究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实的观察、感受和发现数学知识。为了有效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可以自觉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调用学生生活场景、生活话题、生活问题,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并不陌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创设生活情境,如幽默语言、角色扮演、多媒体课件等等。
例如,在学习“确定位置”这部分内容时,通过课堂提问和生活实际案例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探究欲,引导学生尝试动手制作二维坐标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首先提出问题,大家在自己的座位上,要告诉别人你的具体位置应该怎么说呢?你需要通过几个数据可以准确表示你的位置?学生们开始思考并观察自己的位置,提出应该需要两个数据,只要说出自己在哪组几排就可以了。之后教师通过视频为学生展示班级作为排列图片,图片中体现出横向、列项直角坐标定位方法,引入新课知识。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探究欲,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知识学习中。
三、结语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育,更加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兴趣,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并产生快乐的学习体验。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将其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构建高质量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董凡林.浅析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外交流,2017,(26):219.
[2]孙书琴.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外交流,2017,(1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