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成君
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 成都 610203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学生的主体发展和认知成长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素质发展,阻碍其核心素养的渗透与发展。鉴于此,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教育思想落后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大多数的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对应试内容的讲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发展状态,缺乏有效地引导手段,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思考模式陷入僵化的发展窘境。同时,部分教师依然沿用本位教育思想,保持对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缺乏对学生细节和学情的把握,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这不仅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还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根本性的提升。
2、教育方法单一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育方法的运用,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还能使课堂整体的学习氛围得到加强,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实现其共同参与的课堂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发展中,部分教师在教育方法的使用上呈现单一化的问题,传统教法运用依然占据上风,缺乏对教法的创新与优化,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堂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
3、素质培养不足
素质是学习者结合科学知识和课堂教育而产生的一种内化品质,其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讲授,缺乏对学生内在素养的培养与指导,导致学生陷入“死学习”“形式化”等发展模式,这不仅对学生的主体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还违背教育发展的本质原则,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和主体需求。同时,部分教师在培养的策略运用上缺乏教育渗透的效果,影响其整体学情的发展。
4、文化渗透欠缺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是文化渗透、文学品质培养的重点课程,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达成学习目标或教学任务,通常以灌输式的方法进行阅读理解活动,未能从实际出发,从文章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与评判,导致学生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状态。同时,作答时的语言教育导致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处于浅显的层面,无法体会文化故事背后的情感价值。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1、创设丰富情境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多是可读性强的文章,或语言优美,或情感动人,或富有启迪意义。然而,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在阅读文本时难以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与精神共鸣。如果教师能巧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朗读、品味、理解,便能使学生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
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走进若瑟夫的内心世界,体会“亲情”与“金钱”对其内心的冲击,设计了问题情境:“假如在你面前有一个天平,一端放上金钱,一端放上亲情,在你心中,它们哪一个更重?如果是金钱,将会怎么样?”接着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小说文本,读出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与唯利是图,感受若瑟夫内心的复杂与痛苦。人在痛苦与疑惑的时候,会追问,会感慨,若瑟夫便是如此。他说:“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纯真善良的若瑟夫强调了于勒与“我们”一家的骨肉亲情,这其中有对于勒叔叔的同情,有对父母行为的困惑与不满,还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小说中所呈现出来的那些金钱关系下的小市民的尖酸与冷酷的特点,要结合时代背景与环境来理解,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便能将小说的主题、人物的形象等解析得恰到好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适时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进行适度拓展,便能让他们快速而又深入地了解莫泊桑笔下的其他小市民形象,如《羊脂球》中的马车上的乘客、《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这能加深他们对菲利普夫妇形象的理解,并能使他们更能从本质上思考资本主义制度下被金钱异化了的亲情及人际关系。
2、重视思维发展
在文章学习和理解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章细节的把握和解析,提高学生的文化感知和语言理解,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此外,对文章细节的深入探究,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得到加强,有助于进一步体会中心思想和情感价值。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认知基础,设置不同方向的导引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对文章主题的解析,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①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说一说在第八自然段中哪些语言最能传达出儿童捕鸟时最真实的乐趣?②对于这种复杂而又微妙的心情变化,为什么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呢?③有人认为,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是苦屋,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④作者在儿时的百草园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文章细节的导引与把握,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探究效果。
3、渗透传统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是我们所要传承和弘扬的重点,也是学生所要学习和理解的内容之一。在部编教材的编纂中,传统文化的篇目和文化内容得到极大地提高,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文化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例如,在《世说新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言语的使用和故事的整体寓意进行学习。在《咏雪》的学习中,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营造语言中下大雪的画面,指导学生对“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的比喻用法进行对比,同样在《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学习中也可以将有关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行为进行展示,并把握“君、家君、尊君”等同语,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古时少年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三、结语
总之,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交流探究中进行文化理解与思维训练,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万立新.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探微[J].散文百家(下),2018,(11):108.
[2]徐祖耀.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外交流,2018,(5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