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保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招贤雅戈尔希望小学 江西南昌 330004
摘要:随着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人际关系变得复杂,所以这些都容易给我们的心灵造成一定的冲击。而且现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过多的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宠爱,这些也导致了学生心理问题逐渐的增多。为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学会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本文就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
关键词:心理疏导;健康人格;小学生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是培养健康人格的关键。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学生的成长导师,应该探索一些有效的疏导学生心理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可以获得身心健康的发展。那么作为教师必须要自己掌握和学习一些心理疏导的技巧,在日常的学习中能够给到问题学生一些正确的引导,通过合理的心理疏导来帮助学生能够建立起健康的人格,实现学生健康快乐的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需要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引导,也同样需要社会环境的熏陶和感染。环境育人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良的社会环境肯定会对学生造成直接的不良影响。那么作为社会各界还有相关的服务社区都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成长上面的关注,要支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样可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更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氛围和环境。为此社会各界都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从而尽可能减少社会中不良的思想和文化对于青少年的侵蚀,减少社会中一些不良好的心理健康事件的发展,比如给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还有出售不合法的药品或者香烟等等,以及要严禁杜绝开放违规的游戏厅和网吧。作为社会必须要和学校还有家长共同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保护网,将一些有害物质尽可能的过滤掉,才能带给学生一片干净的天空,而且也需要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宣传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也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可用的人才,从而促进社会实现全面的进步。
二、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
教育的艺术并不在于对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还包括了教育中的激励、唤醒和鼓舞。只有实现了心灵的沟通才能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精神的感化和心灵的启迪。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为学生投入爱的教育,教师只有真正的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仰慕还有爱戴。教师对学生的爱便能够成为学生成长中重要的精神食粮,要想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老师的爱,教师就必须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平时教学中多给学生一定的肯定和赏识,让学生的心理可以得到不断地满足,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当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起来一个融洽的关系后,学生才能认识到教师是可亲和可信的。那么学生才会愿意亲近教师,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说出自己的真实的感受,这样教师也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心理状态还有各种的情绪,及时的给到学生正确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教师在平时要能够从表情和肢体上面让学生感受到关爱。比如微笑的走向讲台,用爱注视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待班级上面的学困生平时更需要给到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避免这些学生感受到被冷落。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心理潜力,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对于一些胆怯内向的学生多给他们鼓励,给到他们一定的积极地心理暗示,这样可以帮助这些学生不断地克服自己畏惧的心理,能够和其他的学生平等的相处,积极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塑造健康的人格。
三、注重学科之间的心理渗透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的目标并不仅仅在于进行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及时的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课堂本身就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主要的场所,而课堂教学不仅仅要进行知识讲授,还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过程,从教材的内容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各个学科中都包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比如语文还有道德与法治课程,就能够很好的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塑造高雅的品质,而数学课自然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美术和音乐可以带给学生美的体验,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重要的手段,通过体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让学生具备不断拼搏和进取的精神等等。所以作为各个学科教师都应该有意识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四、对心理疏导方法进行优化
(一)学会聆听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的小学生在遇到了困难,或者出现了心理上面的烦闷的时候要么就是憋在心里要么就是像家长倾诉,但是和老师去交流的占到了极少数。之所以学生不愿意把想法告诉老师,还是因为教师总是习惯于关注学生学习才是他们的本职,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面。因此孩子是否愿意说出心里话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大人。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善于去聆听孩子的内心声音,寻找对突破口,才能有的放矢的落实教育指导工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
(二)巧设情境
随着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当今儿童受到了家庭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和宠爱,学生从小就会受到各种表扬,但是过分的保护和褒奖会使得这些孩子在真正面对困难的时候无所适从,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巧妙地设计一些情境,比如故意的制造一些挫折,设置一些难题,这样学生可以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和轻松的,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付出和努力,要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通过这样的情境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遇到更多困难的时候,也能从容应对,迎接未来更多的挑战,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兴奋转移
平时我们可以适当的顺着学生的情绪,让他们能够自然地从暴躁的情绪中脱离出来,在心理得到了平静之后,在及时的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点拨和指导,让学生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而且对于低年级学生,也要适当的进行宽慰和安抚,能够让他们的心理从不安转移到平静,变得更加的踏实和安全。作为老师要学会进行适当的安抚,可以通过语言、肢体动作或者表情等多方面落实。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情绪,注重学生心理变化,要积极对学生心理进行探索,可以及时的总结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消除学生心理上面的障碍,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使得学生能够健康的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可用的健康的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希望本文的阐述能够对大家有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邓海玉.加强心理品质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J].青海教育,2014,(12)
[2]龙少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