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红
河南省许昌市健康路小学和平校区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发展,且严重制约着学生身体素质增强,身体机能开掘,对学生强健体魄的塑造、发展需要的满足、体育兴趣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与制约,以致目前很多学校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依然不强、发展性仍旧不高、科学性难以实现。而且,在不当观念、思想、意识的禁锢下,很多师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关注度也不够强劲,尤其是体育教学在课时安排、组织方式、开展措施、落实途径上与新课改要求背离甚远。对此,教师应该引起重视与关注,并在切实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针对性、科学性、发展性上寻求突破。结合不同学生身心特性与发展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充分优化教学措施,全面延展教学路径,将体育教学与学生发展紧密关联、深度融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体验、参与、感知、协作、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多元化、丰富性、实效性体育锻炼中感知体育之乐趣,获得夙愿之释放。
关键词:提高;小学体育;体育教学;有效性;实践;探究
考量小学体育教学是否有效、是否科学的标准很多,而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否侧重学生体质差异,所渗透的教学观念是否符合新课改要求、是否体现新课程思想,所应用的教学措施是否满足学生发展,是否彰显学生个性夙愿,则成为判定教学活动、方式、途径是否具有有效性的最好指标。同时,为了切实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落实小学体育教学指导与实践时,必须加强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关注与身心现状的了解,并以此为依据,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全面创新教学方式,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将体育教学与学生发展有机关联起来,使学生在多元化、丰富性、有效性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体育兴趣、不断提高体育技能、全面促进机体发育,充分感受体育魅力,为促进自身身心潜能激活与发展需要满足而提供助力、奠基铺路。
一、加强对体育游戏的应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体育游戏是很多小学生比较热衷、喜爱的教学活动,其可以于无形中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丰富性,让学生在玩中习得体育知识、获得体育技能、实现认知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以体育游戏为辅助,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科学、灵活、合理选用不同游戏元素,并对其予以加工、利用、整合、重构,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以切实释放体育教学的生命力、感染力、影响力,让学生在欢悦的游戏体验中领悟体育之魅力与价值,获得体育潜能的全面激活与体育兴趣的充分调动。而且,与教师的示范引导、直接讲解相比,体育游戏更容易吸引小学学生的注意力,使体育教学的开展更加科学、高效,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方式也会逐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进行“单脚跳和双脚跳”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枯燥的重复训练转变为对应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训练中扮演“兔子”和“大象”,设置体育游戏情境,让学生分组充当“小兔子”给饿了一天的“大象”送食物。而对于“送食物”的行程方式,则进行了具体规定,前1/3行程必须“单脚跳”,中间1/3必须“双脚跳”,最后1/3则必须跑过去。这种兼容体育游戏的教学方式,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体验,又可以让学生在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乐起来的过程中,更实现了对于学生运动潜质的激活,让学生在协作、互动、团结中领悟体育的价值与意义,为促使教学有效性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对体育资源的挖掘,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通过对学生身边一些体育资源的挖掘,可以使体育教学的开展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也可以达到丰富教学形式与内涵的目的,使体育教学的娱乐性、丰富性、多元性特质得以全面释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加强对学生身边体育资源的开掘与搜集,让学生在丢手绢、、踢毽子、老鹰捉小鸡、捉迷藏等稀松平常的民间体育资源辅助下获得认知发展。另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对体育器材、设备、道具的使用,使体育教学的开展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让每一个学生均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项目中更好展示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为体育教学有效性提高提供助力。例如,在开展“投掷”项目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比较喜欢的“打弹子”运动予以变革,将玻璃弹子变成教学中需要的实心球,实现对学生掷远和掷准能力的锻炼。又如,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啦啦操”与“篮球操”结合起来,并进行创新,通过体育课的推广,将其普及至校园大课间运动之中,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育实践中提升身体机能,获得认知发展。
三、加强对学生实情的了解,提升教学的效率质量
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科学性、发展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落实教学指导、构建教学情境时,应加强对不同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与掌控,并以此为基础,规划教学安排、确立教学目标、分配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训练中增强体质、获得锻炼、掌握体育常识、发展体育技能、培养兴趣爱好。而且,对于不同学生在同一教学项目上的表现、反应,教师更应该加强评价与指导,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对体育教学萌生更为迫切的夙愿,不断提升学习自信,及时反思不足与缺点,更好提高体育综可以将合能力。例如,在进行“仰卧起坐”教学时,教师男生、女生分配至不同小组,并分别确立对应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学生在梯度式训练中增强体质。以避免挫伤一些体质较弱的学生的参与热情,缓减其心理压力,使其对体育教学保持足够的原动力与内驱力,达到真正构建有效性、发展性课堂的目的。
四、结论
总之,体育在小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长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扮演中重要角色。加强体育教学,提升教学实效,也是新时代、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得以更好发展的必然趋势,既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技能、体育认知,又可以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体育锻炼中感知体育之美好、获得夙愿之释放,以达到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推动学生潜能激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探究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时,应该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并结合具体教学项目、任务、内容,对体育教与学的方式、途径、措施、手段等予以变革与创新,以促使学生在更为科学、有效、多元、丰富的体育认知体验中获得体育兴趣提升、体育技能增强、身体机能发展。以切实彰显小学体育的育人价值,全面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质量,使体育教学与学生发展相得益彰、互促并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勇.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江西教育,2019(33):86.
[2]邱玉红.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解析[J].求知导刊,2019(36):94-95.
[3]郭晶.浅谈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2+20.
[4]叶福南.课前孕育 优化流程 情行相融——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J].新教师,2013(0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