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湖西街小学110101
摘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体育运动,要想增强自身体魄,也离不开体育运动,体育运动还能带给人们不一样的乐趣体育一直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科目,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各项基础的小学阶段,更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加倍重视教学内容,使体育课堂安排更加合理,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体育;课堂;实践;
一、结合教学内容,划分学生层次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划分不同学习层次的教学,即为分层教学法。教师面对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师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的相关学习得到进一步提升,所以教师在展开教学前应先划分学生的层次。要实行分层教学,需要对学生拥有一定的了解。首先,体育教师可以采取体能测试的方法,初步认识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的锻炼情况,经过了解后,教师便对学生进行划分层次有了一定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层次的划分并非一成不变,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实行变动。如在进行跑步训练时,有些学生的耐力较好,能跑完全程,而有些学生则耐力不佳,才跑一半路程,便坚持不下去。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跑步的水平,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划分。在进行其他方面的体育运动练习时,教师也需考虑学生的不同因素,对学生划分层次,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合理安排课堂内容,有针对性地练习
合理划分学生的层次后,教师便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以上文中提到的跑步耐力划分层次为例,教师已根据学生耐力情况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划分,接下来便需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以期学生更好地适应体育课堂,提升学生的耐力水平。针对耐力不错的学生,教师应该安排强度较大的练习内容,帮助学生保持当前的耐力优势,逐步强化提升,使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提升自身身体素质。针对耐力不佳的学生,教师则应教授他们正确保持体力的方法,制定合理科学的练习内容,帮助他们保持基本的耐力水平。如教师可以选择先训练一些平缓的项目,等学生适应之后,再渐渐提升练习强度,逐步提升学生的素质层次。学校体育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单独教学,所以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有趣的小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让学生更加积极活跃地参与课堂。
三、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合理制定个体目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理解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使教学中层级的作用更加明显、清晰。基于学生体能状况及健康程度的差异,教师不能以统一的目标去要求学生而应遭循深度学习中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开展教学工作,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确定每个层次的学生需要实现的目标,使每位学生受益。例如,在教学"蹲踞式跳远"一课时,教师不能要求每位学生都立刻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并保持动作协调一致,找准步点,准确路板,而是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
比如,一级目标为了解“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二级目标为基本掌握“遵踞式跳远”的基本动作,能做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动作,建立动作表象;三级目标为熟练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上下肢可协调用力,在实际运动中获得优秀的成绩。
四、对教学手段进行分层,做好教学工作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不同的教材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分层有利于学生完成自我超越,掌握运动技能。例如,在教学"连续前滚翻"一课中,由于学生"前滚翻”技术动作的基础已经打牢,教师在进行讲解示范教学后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新旧知识的异同点,从而产生知识迁移。在复习完"前滚翻"后,学生可以自主尝试"连续前滚翻"的练习,在自主练习结束后可与同伴交流讨论"连续前滚翻”的技术动作要领,并相互评价,互相纠错,以进一步提高动作的完成度,提高学习效率。
又如,在教学“小篮球原地运"一课时,教师不能简单机械地要求学生整整齐齐地原地运球。这会让学生陷入被动学习,失去对此项运动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控球的基本方法后,应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组织各种运球游戏或运球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运球的要领;也可以让学生将自主练习与小组合作练习相结合,重点加强对运球等薄弱环节的训练,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突破自我、挑战自我,从而更快地提升运动能力。
五、重视过程,鼓励评估
学生的体育素质水平受自身身体素质的影响,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积极锻炼,学生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对此,学生应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练习,增强自身身体素质,才能做到在体育课中从容不迫地面对教师布置的教学内容。在小学体育中,教师面临着许多不同的问题,如学生肢体协调程度不佳、学生身体柔韧程度较差、学生耐力素质不佳、学生健康状态不良等。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实际的体育素质情况,还需要重视他们在课间课余的学习过程中,关注他们是否通过练习有所提升、有哪些提升、有多大提升:在每一个项目对学生评估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付出进行鼓励和肯定,对于有进步的学生,给予一定激励,使学生对体育教学更有兴趣,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使他们在体育运动中更加快乐,爱上体育课堂。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离不开分层教学法,实践此方法可以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体育素质水平,能够采取更合理、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体育技能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大有益处。由此,教师应更加重视分层教学中每一环节的合理性,合理划分学生层次,安排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的训练过程,争取发挥分层教学法更大的作用,使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谭国栋.激发个性 分层教学——小学体育分层教学的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20(09):80+82.
[2]吴长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程分层次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74):105-106.
[3]苏婧.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20(0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