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分良
湖南省宁乡市实验中学 4106000
摘要:当前阶段,高三历史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新课标背景下,高考历史学科的命题与难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历史材料分析题更加注重全面考察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与核心素养。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新时期提高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能力的有效策略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能力;提升技巧
引言:众所周知,高考历史试卷中,材料分析题所占比例极大,往往接近甚至超过总分数比50%。材料分析题不仅信息量大、知识面广,而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不仅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文字表达水平和知识归纳水平,而且能够精准化考察高中生们的历史认知能力与历史情感价值观[1]。传统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较为沉闷、乏味,通常都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想要全面扭转这种教学窘境,提高高三学生们高考历史材料分析解题能力和水平,教师必须要采取科学化、合理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历史材料分析兴趣的同时,有效培养高三学生历史思维综合能力。
一、教师在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而言,无疑都是一个最贴心、最负责的老师。在高三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历史材料分析题专项教学而言,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应当创新思路,充分结合与利用历史教材内容以及历史教科书、辅导书进行精心备课,进而为学生们创建一个优质的历史材料分析题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探究欲望[2]。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首先结合教材内容,针对一些历史材料的中心事件和主题思想进行一定分析,可以针对某一关键词、关键句、或者是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入手,进而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紧抓历史材料分析题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描述,进而能够从宏观角度评判该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以及功过。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让高三学生的历史发散思维得到充分激发和培养。举例说明,人教版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3《欧洲文化的形成》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们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设备播放一段关于“欧洲文化起源、发展与形成”的微课小视频课件,让高三学生们能够满怀探究兴趣的立体化、直观化、感受欧洲文化的形成。接下来,在针对古希腊文学方面的相关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环节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提出一些基本问题,如“希腊神话人物通常拥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古希腊文学作品中,折射出古希腊人怎样的思想特征?”进而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在教师引导和自主教材学习以及视频观看过程中逐渐寻找到相应的答案。接下来结合自身积累的本课知识素材和核心问题,针对各类历史材料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归纳、总结与答题,必然会获得事半功倍的优秀解题效果和有效提升解题技巧。
二、教师在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信心
当前阶段,我国相当一部分教师在高三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较为注重学生们的选择题教学,而往往忽视了历史材料分析题的专项教学工作。通常都是在每次摸底考试或者模拟测试后,利用一些课堂空余时间针对各类材料分析题进行分析、讲解与总结。结果导致许多学生只能够积累一些错题或者不会做的历史材料分析题学习经验,而无法培养自身主动探究意识和独立解题能力。久而久之,高三学生见到历史材料题就“躲避”、“畏惧”、“厌烦”,解题自信心极度匮乏[3]。出现这种状况通常有两大原因。首先,从教师角度进行分析,由于历史材料分析题的材料众多并且较为冗长,讲解一道试题或者练习题必然会消耗众多的课堂时间,而学生们也不一定获得最佳的学习收获,甚至可能让教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其次,站在学生角度而言,针对历史材料分析解题过程中,不仅要仔细审题,认真思考和不断总结、练习,才能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与解题技巧。这一过程无疑较为麻烦、费事且复杂,结果导致许多学生主动放弃。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历史材料分析解题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与主动性,让学生们能够对各类历史材料进行充分解读,并且提炼有效的信息和知识点,进而让自身解题能力得到质的提高。举例说明,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1卷的历史材料分析题主要围绕“中德关系”展开材料解读。因此,教师在具体的解题指导与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让学生们能够将两个材料进行精细解读,并且归纳两个材料之间的一些因果关系与具体联系。接下来针对“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历史条件”、“中德20世纪50-70年代、20世纪70年代”后的历史关系进行回顾与总结,进而有效给出相应问题的答案。毫无疑问,新时期“小视角,大视野”已经成为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的主要命题方向和命题依据、鉴于此,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分析、主动解题的自信心,利用各类高考真题教学的分析与解答,强化学生们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全面融入科学化训练强化实战效果
除了上述两大有效策略之外,教师在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教学实践中还要做到以下几点,进而强化学生们的实战解题效果。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加强师生交流,一同研究和分析各类高考试题,并且总结归纳科学化、正确化的解题思路。其次,教师应让学生们自我建立错题档案,进而分析自身错误原因,并且有效解除思维障碍,能够充分做到知错、识错、改错。最后,教师应当在考前帮助学生妥善调整心理状态和考前情绪,让学生们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合理化的考前训练,达到最佳高考应试状态。
结束语:综上所述,新时期教育教学背景下,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能力的创新化提升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碳素、不断钻研、不断反思,力争寻找到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提升策略与手段,力争让高三学生历史材料解题综合水平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对于高考历史学科能够成竹在胸、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徐蓝.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J].人民教育,2018(8):44-52.
[2]夏国锋.如何答好高中历史材料题方方面面[J].学苑教育,2012.20.
[3]叶尚杰.历史高考应试解题方法与技巧[N].福建科技报,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