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述钊1 刘画眉2
1.北京师范大学台州附属高级中学 318000 ;2.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台州学校 318000
摘要:学校体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抓手在课堂。如何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中达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完善人格”四位一体目标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从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本质来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基于生命、指向生命、提升生命质量。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课程。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体育课堂应是以强身为基、育心为源、铸魂为本。只有在课堂主阵地上厚植德育元素,才能实现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育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就要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运动习惯、竞赛实践等方面下足功夫,以学生强身铸魂为目标来开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上述几个方面来阐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体育与健康课堂如何有效的育德。
关键词:高中 体育与健康 课堂 立德树人 教学策略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最高目标,它是根据国家课程的教育目标,顺应时代的变革而确立的。有利于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也有利于推进学校德育的发展,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当前学校教育所要面临的首要任务。如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实现学科教育的育德功能,这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还需要深入实践、总结经验。从当前的体育与健康课堂看,课堂教学往往更多地重视体育技能的学习,忽视以体育德的落实。体育教师更加注重运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体育品德的培养。因此,从“立德树人”的视角下,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如何育德要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正确地理解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德育”价值体系,为学校体育育德落实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从而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中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新课改中,学校课程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普通高中重要课程,体育与健康学科育德是基本功能之一。“立德树人”应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首要目标,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然要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学科核心素养等都具体地表述了体育品德的基本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科的育人功能,并在学生健康成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育德奠定理论基础,体育教师要更好地把育德贯穿到体育课堂中,突出育德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利用教材内涵和育德的时机和时间节点,根据学校的定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落实课堂“育德”。但当前中小学应试教育背景下,追求升学率现象普遍存在。学校体育面临着巨大挑战。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育德的重要性和迫切需要。
2.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
2.1以树人为要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运动健康习惯,是树人的基本方式之一。从学生的运动需要来看,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要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服务。就要求我们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增强身体素质,从而落实强身健体的基本目标。而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就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与热情,即引导学生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兴趣与热情。由于高中学业压力明显增大,有部分学生有体育运动浪费时间的看法,从而失去体育运动的兴趣。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要从理解体育运动对人的身心健康成长重要作用开始,特别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层面,通过挖掘或激发学生某一运动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积极运动的良好习惯,扭转学生的不良认识,才能使“健康第一”落到实处。从体育运动本质来看,每个项目对人体的要求不一样,需要一定的“天赋”,而学生个体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不一样,身体条件不一样,其运动爱好也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项目,让学生学有所长,以此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促进体育与健康教学与学生运动习惯相融合,并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树人的过程。
良好的运动习惯不仅有助于调节学生的情绪,而且强健了体魄,所以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中落实育德树人要以“树人”为要。
2.2以立德为源
高中各类体育活动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育德的重要平台。一方面,通过体育活动所体现出的道德风尚、精神面貌,会感染人、塑造人。如年级篮球比赛,每个班级所体现出的精神风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成绩。而每个年级之间的对抗,又会使班级间的对手很可能成为队友,从而在竞争与合作中成长。这种班与班之间、级与级之间甚至是校与校之间的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体育道德、精神面貌、优良品格等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优良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高中各类体育活动组织的主导者,我们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就应当重视以体育活动的德育渗透,提炼升华主题思想,挖掘育德功能并在活动方案予以明确,通过活动的有效开展加以检视,才能使德育渗透的覆盖面更广,影响更深远。
因此,以立德为源来开展并推广各类体育活动、组织体育社团,使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从课堂向课外延伸,并促进德育由课堂教学向日常生活转移,才能使体育教学的德育效果得到巩固与强化.从而实现“立德”目标。
2.3以强身为基,重视教材本身教育内涵的挖掘
对于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而言,其基本的教学目标在于体育技能、知识的传授,即以强身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德育的渗透是体育与健康课堂的要求。一方面,体育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通过经典案例的分析来实现德育的渗透。如在羽毛球教学中,可以选取林丹与李宗伟之间的经典对决为案例,通过当前羽坛林丹与李宗伟之间的几十次较量,说明林李之间的一生宿敌却又彼此敬重,从而揭示体育运动内在的德育之美。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可以结合体育运动的内涵来实现德育的渗透。
如马拉松比赛的出现,其本质就是一个坚初品质与信守诺言的运动。体育教师在跑步运动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马拉松运动的内涵来促进学生认识跑步的价值与意义,不仅有助于消除学生对长跑的畏惧心理,还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运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德育渗透的过程,因为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本质认识还是教学案例的分析,甚至是技能知识的传授,都或多或少存在“育”素。只要体育教师善于挖掘,那么这些德育内容对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三观”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正确把握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育德时间节点及时机
体育与健康课堂一般来说分为准备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各时间节点都存在着育德的元素,都是育德的良好时机。那么,我们如何利用这些有效的时间节点,如何有效地挖掘德育内涵和把握教育时机呢?要重视教师教学行为的正向引导作用,如教师良好阳光的形象。抓好课堂常规养成的良好习惯,如令行禁止的规则意识、纪律意识。结合内容育体又育人,如长跑中的意志的锤炼,篮球运动中的团队精神培养。巧抓时机精准育人,如教学过程中的典型事件。优选方法有效育人等等。
体育与健康课堂育人的话语体系如下:
体育课堂育人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 发展学科素养
育人途径:教师教学行为的正向引导作用
抓好课堂常规养成良好习惯
结合内容育体又育人 巧抓时机精准育人
优选方法有效育人
体育课堂的两条主线
4.结语
总之,高中体育教师应正确地理解课程标准育德的价值体系,并科学地贯穿到体育课堂上,让学生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提高学生的体育品德,促进学校德育的发展,真正地使体育“立德树人”任务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李峥嵘.立德树人培养高中生体育核心素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4):66,70.
[2] 刘传兴.浅谈如何在高中学校体育中渗透德育[J].新课程·中学,2017,(1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