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乡镇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5期   作者:陆增俏
[导读] 由于学校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

        陆增俏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中心学校,广西 南宁 530212
        【摘要】:由于学校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科任老师对大课间活动不够重视,积极性不高,学生参与大课间锻炼的次数和每个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青秀区乡镇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应合理思考,科学设置,丰富项目内容,延长有效活动时间,增加活动参与次数,增强学生体质。
        【关键词】青秀区;乡镇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由于应试教育下学校及学生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课业繁重,而身体锻炼的时间得不到保证造成的.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祖国建设的重任,上世纪末教育部在《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提出每个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此南宁市青秀区长塘中心学校及各完小大课间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一些积极性的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青秀区长塘镇中心学校及完小(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考虑到一、二年级学生年龄还小对问卷的填写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只对其进行口头问答;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长塘镇 10 所小学,12 位体育教师(其中9位是兼职),2223名小学生。
        (一)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等方法对青秀区长塘镇中心学校及完小大课间活动调查分析。
        (二)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要求,笔者查阅了《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活动时间工作的意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等相关文件,另外,笔者还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教育网”等相关的网站检索获得了一定数量的资料,并对以上文件和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分析,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所设计的调查问卷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遵循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和要求,根据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绘制而成以学生和体育教师为对象,共发调查 600份,其中,学生550份,教师5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587份,回收率 97.8% ,其中男生217,女生223学生回收 540份,教师 47份)
        (四)访问调查法
        通过面对面的与学生和体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谈话,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
        (五)数理统计法
        在回收的问卷以及对学生和体育教师的访问的数据中,通过对各项指标以百分数的形式进行计算得出最后结果,然后再进行分析。
        二、分析与讨论
        (一) 青秀区长塘中心学校及各完小大课间活动项目的调查分析
        大课间活动项目的选择无疑是大课间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调查显示,青秀区长塘中心学校及各完小的大课间活动项目排序分别为:广播操、兔子舞、舞龙、游戏、球类、民族体育项目、自由活动、眼保健操。青秀区长塘中心学校及各完小由于场地设施的不足,各个年级安排的活动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是2017年春季学期学校总部下发文件要求中心校和各完小每天早上第一节下课后要安排25—4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并进行评比。现在各校上午大课间活动以“进场+广播操+兔子舞(中心校舞芭蕉香火龙)+游戏、球类或自由活动+退场的模式”作为活动内容。
        三、结果与分析
        学生最喜欢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排在首位是球类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次是民族体育,才到跳绳踢毽子呼啦圈等,最后才是广播操体操健身操。由于广播操形式单调,内容枯燥,学生兴趣不高,往往是被强制参与,因而结果往往都是收效甚微学校应该引起重视,是否应该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体育活动项目来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四、青秀区长塘镇小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参与时间区段的调查
        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早晨的是 23.4% ,安排在上午的占 33.4% ,安排在下午的占43.1% 。从目前各校有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在早上是不合理的,因为早晨的时间较短,用这段时间来进行一些文科类课程的学习,因此在早晨进行体育活动的学生比例并不高,男、女生分别仅占 27.6% 和 19.2%(综合的来讲也只占 23.4%)。而且上午的第一节或第二节课后在南方冬天可以,但是夏天就不行,因为满身大汗会影响后面的课时。学生和教师认为下午安排大课间活动是有依据。其次,学生利用早晨来进行体育活动,反映学生早晨参加体育活动动机是以增进健康为主。


        五、长塘镇小学生对大课间体育锻炼的态度
        长塘镇小学生中有 50% 的学生非常愿意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28.1% 的学生愿意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他们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非常有好处,主要是大课间能增进健康,塑造体形,提高学习效率。但也有 6.5% 的学生不喜欢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这主要与学校的场地器材的缺乏以及学生没兴趣和怕伤害的心理造成的,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应采取措施积极引导,促其体育态度的转变。另外,还有 15.4% 的学生对参加大课间体育锻炼的态度则为一般 、无所谓。
六、长塘镇小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动机
        目前长塘镇小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动机较理性,大课间体育活动动机为: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人数占 64% ,社交、消遣娱乐的占 20.9% ,其他的占 5.5% ,另有9.4% 的人是为了参加比赛由此反映出小学生的体育观念在转变,能够意识到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自身健康的密切关系。
        七、长塘镇小学生对目前学校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条件满意程度调查
        学生对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锻炼条件满意程度普遍较低。经调查,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1、学校体育设备条件较差、体育氛围不够以及缺乏相应的组织和指导,从而导致学生参加课外和大课间体育锻炼有些消极,因此学校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需引起一定的重视。2、在遇到阴雨、雾霾等恶劣天气时学校没有相应应对措施。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只管理纪律或上课。学校没有安排恶劣天气的室内操、游戏等活动,导致学生不满意、厌倦。
        八、长塘镇小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条件的满意度的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每次锻炼时间>60分钟 只占24.4% ,30-60分钟 的占 25.7% ,还有较大比例的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足30m in ,占 49.8% 的,距离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所要求的“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的标准相差甚远。但这些数据存在一定外在因素和客观因素:1、近几年由于城区政府大力对农村学校进行改造建设占用各校的运动场地,连贯性、持续性得不到保障。2、各校都没有出台室内操、室内游戏等活动。
九、影响长塘镇小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诸因素分析
        影响长塘镇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因素:一是近年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而体育场地、设施未得到改善;二是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形式单一,注重技术传授,而忽视方法、能力的培养;三是学校注重升学成绩不注重综合素质能力,从而忽视相关机构和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如果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的话,那些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学生健康水平将得不到提高,学生最终即使成人,也只能成为一个头脑发达,四肢无力的文弱书生,这违背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更违背了国务院要求把体育活动作为精神文明来抓的精神,因此消除和克服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需要体育教师、班主任、家长等共同加以重视、引导。
        十、建议:
        (一)学校应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宣传和引导工作,重视全民健身工程,宣传中共中央[2007]7 号文件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政策和健身观念,形成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有利环境。
        (二)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小学体育设施基本条件,按照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配足配齐体育教学设备和器材,鼓励和发扬教师的创新精神,改造和发明一些简单实用的体育器材,加大对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校情、学情创设适合本校的大课间活动内容。
        (三)学校领导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是实施好大课间的关键因素,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大检查和督导工作,规范学校大课间活动的管理制度,把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学校体育工作的考核体系中,切实提高大课间的实效性。
        (四)加大教师的参与程度和指导工作要求,对部分身体素质差、技术水平低,应区别对待和个别辅导,绝不弃之任之,要在培养兴趣和提高学生体能、技能上下功夫。
        (五)各学校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能动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体育教师用心组织和指导学生锻炼。同时,体育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活动,这样比不参与只做指导好得多,而且当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的时候,应当把自己当成学生的一位朋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提高锻炼人群率。
        (六) 教学计划制定时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学生,在对不同个体进行评价时也应按其实际情况采用不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会作用,鼓励学生组建体育社团,支持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注意培养学生体育骨干,是推动小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的良好途径。
        (七)学校应有室内和室外两套大课间活动方案,在遇到阴雨、雾霾等恶劣天气时能一定要利用一切空间,如体育馆、停车场、走廊、室内活动房、教室平台、乒乓球房、大楼一楼走廊空间等地方,轮流合理安排各年级、各班级活动的场地,使大课间活动发挥最大的效益。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与反思,找出最佳的,最易实际操作的、最高效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杨贵仁《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在全国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现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2-15.
        [2] 吴春标 蒋守铭 《义乌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