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晴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000
摘要:习作是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检验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中开展习作教学对学生学习该学科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小学中年级这一学生思维能力逐渐形成的教学阶段。然而在当前的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成为阻碍学生习作水平提升的因素,因此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必须积极寻找习作教学问题的根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进而达到习作教学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教学问题;策略研究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各学科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在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以期培养学生习作、阅读等各方面能力,进而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针对习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积极探索解决的方法。下面,本文将对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教学问题与策略进行研究。
一、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教学问题
(一)习作兴趣较低,动笔习惯欠缺
在当前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便是学生的习作兴趣较低,动笔习惯欠缺。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当教师布置好写作题目后,许多同学不是立即围绕题目展开思考,而是瞬间产生抵触和排斥的心理。除此之外,甚至还有一些同学当看到题目后直接放弃思考,为了应付教师所布置的习作任务而选择照抄一些课外范文书籍,上述这一系列的行为和态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和习作教学的质量。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也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中年级阶段的习作相比于低年级阶段有了更高的难度;其次是教师没有在开展习作教学前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导致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进入到习作状态中。
(二)习作教学方法单一,且习作内容存在局限性
在现阶段的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课堂中,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习作教学方法都是先为同学们介绍当堂课的习作任务,布置好学生所要完成的题目,随后给出几篇同题目的范文作为参考。上述这种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且习作内容存在局限性,因此不仅限制了学生的语文思维,同时也没有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可以说这也是导致学生习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大因素[1]。
(三)习作评改不及时,导致评改环节失效
在小学语文习作课堂中,不仅仅需要学生完成习作任务,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以期从中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进行完善、改正,进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然而在当前许多习作课堂中却出现了评改不及时的情况,学生完成作文后往往被拖延很久才进行评改,此时学生已经忘记了写作思路,因而导致习作评改环节失效。在无效的评改环节中,同学们无法发现自己作文有待改进的地方,同时也很难为开展后续的写作指引方向。
二、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问题解决策略
(一)营造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在上述文章中也提到了,教师没有先激发学生的兴趣便布置写作任务的教学方法过于突兀,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随后再为他们布置写作任务,进而逐步引导学生开展写作。在此,教师可以选择营造写作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使同学们在情境中进行思考,逐步形成写作思路。教师在应用该教学方法时,需要围绕着写作任务创设与其相关的情境,且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范围,以确保写作情境能够充分发挥出作用,为学生进行后续的写作做好铺垫[2]。
比如在进行“习作:记一次游戏”这一活动时,由习作的标题来看便能够发现与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时便可以创设生活化的写作情境,由此使同学们能够在情境中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思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同学们联想自己曾参与过哪一次使自己难忘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使自己难忘的原因有哪些?当教师提出上述一系列问题后,便创设出与习作话题相关的生活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展开联想和思考,此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潜移默化的被激发出来。在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随机选择几名同学回答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使同学们形成写作的思路。
(二)应用读写结合模式,习作课堂多元化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这门学科的两大组成部分,且二者不可分割、相辅相成,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读写结合的模式,从而一方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打破传统习作课堂的局限性,促使习作课堂多元化。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习作话题,还可以围绕着教材中的课文带领同学们展开写作训练,由此在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过程中,实现写作水平的提高[3]。
比如在讲解完《海上日出》这篇课文后,同学们领略到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色,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自己创作一篇作文,作文题目不限,但其中的内容应该以写自己曾看到的景色为主。当教师布置完这一习作任务后,同学们会立即联想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景色,进而逐步形成写作思路。在学生尝试开展写作的同时,《海上日出》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也会为同学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价值。通过上述习作方法,学生能够发现语文习作更加新颖,且改变对习作的态度。
(三)及时进行习作评改,师生共同完成评改环节
在上述文章中也提到了习作评改也是习作的重要环节,同时通过该环节能够使同学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因此为了发挥出该环节的教学价值,教师应该及时带领同学们进行习作评改,从而使同学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其次,为了充分发挥出评改环节的作用,教师还可以选择学生之间开展相互评改的活动,由此使同学们学习其他同学的写作方法,进而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教学问题与策略进行了分析。虽然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教师应该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课堂,进而发挥出习作课堂的有效性,真正意义上提升同学们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简洪伦.浅谈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118.
[2]许红星,闫冰,马榛彗.困境与对策: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J].教育观察,2019,811:73-74.
[3]余楠.小学语文习作教材内容与呈现方式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