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林秋源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篮球教学正面临着全新要求

        林秋源
        清远市第一中学 广东省 清远市 5115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篮球教学正面临着全新要求。篮球教学是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及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本文立足新课标背景,积极分析高中篮球教学基本现状,重点探讨了高中篮球课程改革的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课程;改革
        如今,新课标观念早已扎根于人心,各个高中的体育课程也正朝向纵向方向发展。篮球向来都是高中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各个高中的体育教学活动需围绕学生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不断思考与实践,立志能真正深化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收获更大成就。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篮球教学基本现状
        伴随新课改日益发展,高中篮球教学活动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篮球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体育项目无法替代的意义。在篮球运动过程中,可以有效彰显学生个性,促使学生改善综合素养与身体素质。最近几年,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影响下,各项体育教学项目经过教师的努力与实践,早已探索出了与新课标教学要求相符合的教学计划。然而,由于各高中学校基本状况有一定差异,高中篮球教学的发展依旧存在一些不均衡现象。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部分教师依旧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致使体育教学方法无法与新课程改革方向接轨[1]。第二,少数教师针对新课标背景下的篮球教学内容依旧存在质疑与困惑,从而导致篮球教学效率大打折扣。鉴于此,各大高中学校应加大篮球教学改革力度,并积极将新课标观念贯彻到篮球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以此真正改善篮球教学的各项不足,促进高中篮球教学越发朝向健康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思考
        与传统体育教学大纲相提并论,新课标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并倡导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在新课标要求下,体育教学活动应时刻凸显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由被动接受体育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体育知识、学习体育技能。为此,在笔者看来,在篮球具体教学活动中,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革:
1.合理运用课程资源,丰富篮球教学内容
        在新课标形式下,高中篮球教学内容选择性更大了,这就意味着对高中篮球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并指明了日后教学方向。高中篮球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需要参照新课标背景下的整体教学目标,以此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使学生在习得体育技能之时养成健康体魄[2]。首先,在具体的篮球教学之际,教师应以每学期单元课时及教学计划为依据,合理选择单个教材,适当考虑教材适应性,确保学生篮球学习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融合。其次,教师要参照学生现实状况,合理安排篮球教学课程,将所有课程资源划分为基础学习部分与高强度、高难度学习部分,以便能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篮球项目学习中。最后,教师要找准篮球教学重点、难点,从而不断普及篮球知识,全面提高篮球教学效率与品质。例如,在篮球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现场场地使用状况、器材使用状况等出发,并对这些资源展开合理计划,从而丰富篮球教学内容,为日后顺利推进篮球教学项目做好铺垫,最终全面提升篮球教学品质。
2.敢于创新教学方式,激活篮球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形式下,高中篮球教学定位相对明确,以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为此,在现实篮球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把篮球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此激发学生篮球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如,在篮球运球教学实践时,教师应善于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为学生细致讲解各种动作要领,引导学生分组训练[3]。

需要注意的是,在篮球运球要领教学时,应主要关注以下几点:首先,篮球运球技术教要遵循一定顺序,即先“原地运球”,再“行进间高运球”“低运球”“运球急停急起”等。其次,运球训练时要狠抓运球的关键,要结合其他熟悉球性的辅助练习,注重手上功夫及脚步动作的灵活配合。此外,在急速运球时,要告知学生将身体重心向前移,并保持向后蹬腿的状态。最后,为了有效检验学生篮球运球技巧掌握能力,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小组PK赛”,指示学生模仿教师运球动作。在实际操练后,向教师及其他同学展示。在小组成员分别展示时,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运球技巧,并纠正学生在运球时存在的错误动作,为其提供改正意见。当然了,教师还可以点名要求不同的学生分别进行示范,针对学生的优秀表现加以表扬。
3.善于开发第二课堂,巩固篮球教学效果
        高中篮球教学极其丰富,大多教学内容都存在一定难度。为此,为了能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教师应积极发挥“第二课堂”功效,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篮球课堂上学习的所有知识与技能。例如,在现实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学生课余时间,针对学生展开课外辅导,以此进一步帮助学生夯实篮球基本技能。其中,在学习“投篮动作”时,学生要反复经历练习,以便才能真正掌握篮球要领。为此,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展开“投篮PK赛”,并及时检测学生身体素质,令学生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迅速改进“投篮”方法,带动学生篮球自学能力的稳步上升。此外,教师还可以适时推进专题讲座、研讨会等,这些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积极影响,符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篮球教学的要点。总之,在实践磨练后,不仅能增长学生体育见识,还能丰富其篮球学习阅历,促使其在掌握丰富的篮球知识基础上,不断复习已学的技能与消化所有篮球内容,从而为其篮球学习效果的提升带来促进作用,对其未来在篮球方面的学习产生有益帮助。
4.注重遵循教学规律,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篮球运动项目具有超强的趣味性,锻炼效果极佳,颇受高中生喜爱,教师就要牢牢把握这一因素,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行之有效的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对篮球运动项目的偏爱程度极其高涨。每当学生进入了篮球学习角色,便会非常投入。教师参照体育教学规律展开篮球运动教学,是保障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效果的一大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在教学实践之际,要适当增减练习次数,将篮球运动练习与示范相互结合,以此提升篮球训练密度、训练强度,从而避免篮球运动为学生带来压力[4]。例如,在篮球教学开始部分,教师要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准备活动,以此为后续课堂上的教学奠定基础。在基本教学部分到后续主题教学部分,都要保证篮球运动负荷峰值始终处于合理状态,确保篮球运动负荷量恰到好处,并具有鲜明的节奏感。除此之外,教师要立足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任务,将强负荷、中等负荷、低负荷训练有机整合,既要安排大负荷量的篮球练习,又要适当穿插小负荷量的篮球练习,以便及时观察学生篮球学习反应,训练反应,从而围绕学生篮球运动状态,及时调整篮球课程改革计划[5]。在高中篮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高中篮球教学业余性特点,切记不要盲目地增加篮球运动量,避免为学生带来运动损伤事故。
        结束语:综上所述,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观念是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应得到相关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篮球教学是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各体育教师应围绕本校实际状况,不断优化篮球教学内容,以便能切实践行新课标下的体育课程改革宗旨,为学生带来良好的篮球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养成超强的篮球运动技能与体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袁华杰.体育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篮球教学改革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07):110-111.
[2]张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新课程导学,2020(09):91.
[3]孙小明,王宇,吴琦.快乐体育理念下的高中篮球教学改革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02):102-103.
[4]顾鑫鑫.浅析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体育课程改革[J].田径,2017(09):22-23.
[5]郑高翔.莆田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中篮球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7,7(01):118-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