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文波
[导读] 随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

        文波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绿汁中学      651101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初中教学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原来教师的单一灌输,逐步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自主学习转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识转变教学过程,也成为了师生相互交往、交流、探讨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正走向有效,每一节课都将争取成为常态下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课堂效率;高效课堂;学法指导
        在国家提倡基础教育要减负的大前提下,提高课堂效率是完成教学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效课堂里的高效不是指老师讲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会了多少知识,并能利用已学会的知识转化成学习能力。课堂的高效必须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能让学生学进去并且学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能让学生学得好并快乐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怎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呢?以下几个方面诠释了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一、培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喜欢一个老师就会认真听他的课,对某一学科有了兴趣就会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发展成为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竞赛活动形式多样:古诗背诵比赛、成语收集比赛、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教师只要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用,就一定能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比、赶、追、超的过程中掌握更多语文知识。
        二、精心准备,打造高效课堂
        精心准备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1.对于教学内容的拟定,教师要根据教学教材内容、学生具体情况,努力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前作业。目标知识定位应难度适中,还要考虑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知识点,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突破。教师还要预留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课的遗留知识点。
        2.教学对象的拟定。教师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更要进行落实。这节课教师不管设计得再精彩,也必须符合本班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相符合,教师就必须对此进行修改,因为这是关系教师所讲的内容能否引起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兴趣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

   3.教师对初中学生课堂的拟定。高效课堂需要十分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灵话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发现并培养学生中的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努力设计出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动起来。
        三、面向全体,做好分层教学
        通过引导点拨学习,充分发挥各层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与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建立合作组织,促成学生交流解惑。具体做好几个方面的事项。首先,降低知识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把新知识通过降低难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或者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和区别,顺利的完成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感到知识易学,会学,从而乐学。其次,确定分层教学目标。保证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

再次,设计多层次练习,做到由浅入深,不同要求,步步高,使之呈阶梯形,让学生顺“梯”而练,达到各自的高度。
        四、把握深度,培养创新意识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是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科学设疑,科学命题,运用多种命题方式,挖掘命题资源,从而确定基础性、层次性和拓展性的练习题。首先,摸清班情,教师要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接受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心中有数。其次,要心中有课标,腹中有教材。教师对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旧知识的迁移程度,新内容的重点、难点都要了如指掌,吃透知识在各单元、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众多知识其内在联系的规律性,形成知识链,易于学生理解、掌握,使学生学有所获,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学法指导,注重学生参与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听课,势必就能做到更加认真的学习,提高课堂的效率。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在学生头脑中才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记。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情做。在具体的一节课里达到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
        六、形成风格,提高课堂效率
        老师用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状态,这种状态是最有利于学习的。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比较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在课堂上无论是人文的、地理的、时间的、空间的、物质的、精神的教学资源。只要能适时运用,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像这样处处闪现教师智慧火花的教学很容易就能形成“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的课堂”,学生就会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目前我对教学的理解是在课堂上追求一种和学生在知识上的共鸣,在讲完课之后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尽量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差距与代沟,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甚至是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知识生活化,形象化。只要是准确定位自己的风格,坚持自己的风格,就有利于教学,把握住每一个可以展示自己教学风格的机会,在自己的风格中做最好的自己。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和所教学科的特点,打造属于自己的风格,并用这种风格征服学生,在演绎完美自我的同时,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听其师信其道。让学生感到听你的课是一种享受和期盼,这样的课堂效率也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才生灵光。”我想只有在反复琢磨中才能走出真正的教学之路。也只有在不断尝试中,才能真正地形成高效课堂。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师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就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以上仅是我对课堂教学的一点浅薄见解。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地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
[2]《教育的智慧》林崇德开明出版社
[3]《云南教育》云南教育报刊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