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媛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东北育才幼儿园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儿童越来越多地被这色彩缤纷的虚拟世界吸引着。对于幼儿来说,接触到的内容主要为动漫。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动漫所传播的内容对于幼儿成长来说成为了一把双刃剑。
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强调:“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内容、载体形式、学段和学科要求等,做了统筹设计和科学安排。
方针和指南的受众范围集中指向中小学段,而笔者认为,幼儿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奠基部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第一粒”位置恰恰应从娃娃开始。下面,笔者以“国外动漫对幼儿价值观的影响”为问题导向,集中探讨当前幼儿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一、国外动漫对我国幼儿影响的双面性
当前幼儿处于思想多元的社会变迁的环境之下,国外动漫中的美好与力量符合幼儿自我成长意识逐渐丰盈的心理。幼儿处于人生价值观萌芽期,正确的引导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国外动漫对我国幼儿的积极影响
幼儿具有浓厚的好奇心,对所有未知的人事物都有天然的好奇与探究欲望。在动漫中,超现实的情景、跌宕起伏的清洁,使幼儿从虚拟中认识到另一个不同于现实的世界,这种满足更加有利于培养情感的感知能力。
在《小猪佩奇》《海底小纵队》《小马宝莉》等优秀动漫中,都展现了许多世界上先进的文明理念,有真挚纯洁的友谊,有团结合作永不放弃的精神,符合幼儿年段社会性发展的情感需求。
(二)国外动漫对我国幼儿的消极影响
国外动漫中有精彩的故事清洁和人性的认知,但是,也有隐蔽的民族观和价值观的渗透。例如日本动漫《奥特曼》系列,在视觉上的“暴力美学意境”更增强了作品中暴力的震撼力,这种震撼力甚至可以停留在其阅听人的心里从而形成或强或弱的心理影响力,使得观看的幼儿“心潮澎湃”。尤其在男幼儿之间争相模仿,打成一片,好不乐乎。对于判断意识还处于启蒙期的幼儿来说,动漫场景会助长他们的暴力攻击思维,做事情容易冲动,造成他们自己都不可预知的不良后果。
除此之外,部分国外动漫诞生了很多文化产品,通过卡通人物形象、角色扮演等方式传播西方价值观念、饮食、服饰、玩具文化等。幼儿对新鲜事物善于模仿和尝试又渴望表现自己,故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愿意使用国外动漫中的语言,喜欢动漫中的异国饮食,热衷于人物形象的装扮等等。国外动漫的传播对幼儿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这种动漫背后的文化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二、中国动漫对幼儿价值观培育的积极影响
中共中央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实施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中华文化传播工程,组织创作生产一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具有大众亲和力的动漫、纪录片和节目栏目。
因此,我们要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一个属于我们中华民族小朋友们的“偶像”,让“偶像”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小朋友的价值观念,行为举止,做到教育融于一日生活之中。
(一)用现代观念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则要坚持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结合,敢于打破一味的演绎旧内容、旧人设的现象。在内容上,我们要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精准传达;在形象上,要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大胆地创新利用。以中国动漫《哪吒》为例,哪吒角色在剧中具有强烈的反叛性格,敢于对抗命运,打破成见。哪吒性格反映出“自强”的品德,自强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之一。这部作品无论在主旨还是立意上无不体现我们的传统文化、优秀价值观念。因此,这类作品才是我们需要的,才是属于我们儿童,才是我们所喜闻乐见的作品,才是对我们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益的作品。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可以思考,传统文化中亦存在类似于哪吒这类文化等待我们发掘,需要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再度创造。以哪吒为代表的传统形象,要在幼儿的心中生根发芽,做幼儿心中最崇拜的那个“偶像”。
(二)借现代科技表达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之美
《哪吒》这部影片的制作运用了现代动漫科技手段,并将其艺术审美牢牢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例如,配乐中出现了唢呐,电影配乐中也使用了中胡、昆曲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作;传统文化中很多表达对吉祥如意或生命崇拜的特殊动物、植物及图案也为电影动漫角色的设计、场景及情节的设置带来中国特有的文化气息,这些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符号,是我们中国的文化图腾。在恢弘的中国风布景中,让我们的幼儿体会了一场视觉饕鬄盛宴。
(三)以开拓创新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生长力量
中华传统文化的繁盛离不开对旧有文化的改革创新,这不仅使许多原本濒临消失的文化得以保留,还赋予了新的生命活力,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腾讯动漫与著名漫画大事蔡志忠老师打造了动画版的《风起鸣沙》,该动画取自于敦煌壁画,让敦煌这一IP活起来。《风起鸣沙》展现了国家情怀和传奇色彩,又再现了敦煌贸易繁荣、民族交融的盛况。幼儿园可以参考该类动画,举办传统文化节,让小朋友们cosplay钟爱的动画角色。目前幼儿园情景剧的题材多为白雪公主、灰姑娘经典童话,幼儿缺乏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这类动画的出现,以及cosplay动画角色的方式正好填补了这份空缺。
三、正确引导国外动漫对我国幼儿的影响
(一)加强国外动漫的审查和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处于改革的矛盾期、深水期,对于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彻底。随着我国国家的崛起,加大对文化的产业投入和规范的力度。首先,要严格控制对国外动漫的审查,从源头上控制不良思想的侵入;其次,加大文化市场的规范化,从渠道上封锁不良动漫的传入;最后,各部门承担相应责任。追究违反文化法律法规的责任人,清理文化市场的毒瘤。
(二)幼儿园积极引导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感受
幼儿园不仅要做好孩子的常规保育教育,更要有宣扬我们的文化理念、传承文化的意识和行动。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去设置幼儿感兴趣、易接受、好消化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和课程,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中国优秀文化并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社会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生活即教育”幼儿教育的整体性决定社会与家庭也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为家长,更应该关心孩子的兴趣,对国外动漫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陪同孩子一起观看,一起讨论,达到温和的家庭教育。同时,能帮助孩子辨别动漫中的不良思想,又能与孩子更好的交流和沟通。
百年前,梁启超提出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百年后,习近平主席提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两位伟人犹如跨时空对话般向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提出了殷殷嘱托和希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定当警惕国外不良文化对幼儿民族观和道德观的侵蚀,正确认识其背后的政治行为,加强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忘历史,振兴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