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吉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678400
【摘要】我国长期的历史文化发展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与文化财富。继承与弘扬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是高校思政课教育工作的重要工作。其中,不断因时因地的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工作成为长期的任务。本文从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本实际情况出发,以求发现问题,对高校少数民族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情况进行了解。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 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为了能够真实的把握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之间的影响现状,从当下高职院校实际出发和大学生主体出发,课题组对XX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42份,调查对象涵盖XX高校大一和大二年级的学生。调查对象全体为专科学历。
一、民族文化视角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一定成效
(一)大学生对民族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可度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体现在其深深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组从少数民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出发,对少数民族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的影响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发现,在问及是否赞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时,调查样本中有74.4%的同学认为“非常赞同”;选择“赞同”的同学占 25.2%,认为“说不清”的同学占0.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此,课题组在问到是否赞同社会主义核心观要挖掘当地民族文化优秀成分的问题时,有67.8%的同学持“非常赞同”意见;有31.8%的同学持“赞同”意见。这说明大学生对民族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可度高,更有力的说明了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中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继续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
(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丰富的文化元素和资源
“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进入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其中,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更进一步挖掘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成分”,有利于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的发挥与创新的相关理论。以进一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需要。
本课题在深入解读“新时代”之“新”的时间节点上,课题组调研的高校正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中缅边境。近年来,深入实施“生态立州、科教兴州、产业富州、开放强州、和谐稳州”五大战略,全州呈现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因此,具有爱国英雄、民族艺术、节日庆典、传统活动、服饰和手工艺、神话故事、民族宗教,甚至民族语言文字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优秀的民族文化逐渐被时间和空间冲淡,加之收到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潮和文化影响,新生的思想观念层出不穷,部分大学生在意识思想上逐渐会被充斥和淡化,忽视甚至摒弃本民族文化的学习与传承。这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功能的发挥带来一定困难。因此,要避免一面是学校努力创建民族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大环境和大平台,但如若学生主体不积极响应和积极学习传承,其效果也就随之不尽人意。也会造成文化资源的浪费。因此,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功能的发挥和创新,首先必须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积极防止和消除市场经济中诸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糟粕部分对大学生群体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消极影响,才能反过来进一步使多元化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的发挥与创新。
(三)思政课推进民族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完善
思政课是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新时代要统筹推进思政课建设,了解高职院校思政课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态势,遵循高职院校学生认知规律,去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体现以生为本的特点,有助于更好的从民族文化视角下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的发挥与创新。课题组对思政课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解。调查样本中在问及对学生个人来说,认为目前xx高校思政课中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工作成效是否显著时,调查样本学生中有38.8%的同学认为“非常显著”;选择“比较显著”的同学占52.9%;选择“不太显著”的同学 6.6%;调查数据显示出大学生对思政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是认可的。当然,选择“比较显著”的同学最多,也表明仍然有问题存在。在谈及认为目前思政课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效果不太显著的原因有哪些?调查样本学生认为“存在照本宣科”的同学占10%;认为“相关实践活动太少”占26.6%;认为“教学方法单一”的同学占15.8%;认为“跟教师水平有关”的占1.9%;认为“学校不够重视”的占3.3%;认为“宣传力度不够”的占18.6%;认为“学生不好学”的占15.8%;认为受“网络不正之风影响”的占8%。以上数据让我们看到,面对新时代下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识和探索还不够到位,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教材内容不够鲜活,教师教学工作仍存在短板。
探索少民族文化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实践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要采取一分为二、古为今用,在批判中继承,在现实需要中创新。
参考文献 :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4日第一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0页。
作者介绍]张吉(1986—),云南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课专职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民族文化视角下新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功能的发挥与创新”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