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教育改革背景下学校实施混合式学习的必要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章玺
[导读] 混合式教学是基于传统课堂教学和钉钉的新型策略
 

        章玺
        大方县教育科技局

        摘 要:混合式教学是基于传统课堂教学和钉钉的新型策略,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理念成为精准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最优。混合式教学实践受限于观念更新、资源共享和价值诉求,仍难以实现教学模式的结构性变革,通过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准确定位师生关系、构建质量评价体系、因地制宜推广运用,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教学改革 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学习
        伴随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技术革命,教育思维、教学模式和教学工具的跨界更新,知识传播路径由单一转向多元,钉钉突破时空限制的特性为教育革新带来了新的可能。
        一、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5G 技术带来的万物互联,混合式课堂的全景式学习过程与沉浸式学习体验成为精准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最优。
        1.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能够弥补教学信息与知识传递的不对称劣势
        一方面,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基于讲授风格、指导方式、教学设备、接受能力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混合式教学能够有效处置教学过程难以回避的失真效应,提升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益。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存储的教学资源和公共性标签共享的使用理念,为混合式教学带来了非竞争性和非消耗性的优势,突破了时空限制,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
        2.技术革命的跨界与融合能够推动教学模式与教学技术的专业化发展
        一方面,混合式教学要求教师全方位地转变,不仅要成为课堂教育的讲授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还要成为学习体验的开拓者和信息技术的先行者,同时,要求学生多维度地提高,不仅要具备相当的自学技巧,还要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尽管混合式教学的实践得到全方位的鼓励和支持,诸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电子书包、电子白板等项目的不断尝试,但均未能真正实现与一线教师的深度融合,这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属性和教学经验,明确可操作性的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推动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课堂教学与钉钉、课堂资源与网络资源的深度融合。
        3.教学理念的演变与更新能够实现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显著性提升
        一方面,混合式教学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实现教师、学生、课程和平台的全方位协同;另一方面,混合式教学允许学生根据知识储备自我学习,学生由知识接受者转为知识探索者,甚至是知识创造者,这无疑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的高度自觉和积极主动。
        二、混合式教学的特点
        混合式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广泛利用、学习过程的知识生产、教学策略的多维组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多维互动、动态开放和以生为本的新型教学模式 。
        1.混合式教学是多维互动的混合式教学不仅强调师生的双向活动,还强调教师、学生、资源的相互关联和协同影响,师生双方均具有高度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 围绕共同目标,降低知识传递的失真效应,高效完成教学活动。
        2.混合式教学是动态开放的从教学场所来看, 混合式教学既需要线下教学,也需要线上教学。从知识传递来看,混合式教学既要求面授,也要求不受时空限制的自主学习。从师生互动来看,混合式教学要求技术工具交流与面授交流的有机融合。从教学优势来看,混合式教学鼓励个性化教学和团队协作。从教学评价来看,混合式教学强调实践性评价。


        3.混合式教学是以生为本的混合式教学强调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多维度融合,线上教育通过多形式的教学方式,系统化的单元教学和整体性的框架结构,实现教学内容的提前学习和互动交流,线下教学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减少简单知识点的授课时间,集中力量突破教学难点,增加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时间。
        三、混合式教学的优化策略
        混合式教学要充分考虑教师、学生、资源和平台的多维互动关系,同时,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平台技术员的评价也至关重要。
        1.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混合式教学的推广需要实践的支撑,也需要理论的建构。技术工具的规模普及为混合式教学实践提供了硬件基础,但软件层面的系统理论仍需要在实践中凝练和探索,特别是教师综合素养需在教学中不断提升。 一方面,必须清晰认识到混合式教学是全新的教学策略。 另一方面,必须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创新,以契合混合式教学理念。同时,学校要多渠道为教师提供混合式教学的指导培训,帮助教师全面掌握混合式教学的理念、方法、过程和评价体系。此外,必须认识到现行教材要根据学科属性分类处置,充分发挥既有教学资源的优势。在具体操作上,可以组建混合式教学创新团队,混合式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难度较大,需要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平台设置的全范围革新,组建包含教改专家、一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网络技术人员的专家团队,集中力量解决从无到有的难题。
        2.整合优化教学资源
        混合式教学突破时空限制,能够实现跨地区、跨学校和跨师资的教学资源累积。一方面,原有的教学资料仍是最为宝贵的核心资料, 通过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提升质量。另一方面,原有的文本、图片等静态材料加入视频、动画、游戏等动态材料,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 同时,课前学习素材的遴选优化至关重要。在课堂讲授中,教师亦需要及时更新教学材料,激发学习兴趣。此外,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必须充分考量知识产权的重大意义,保障教师合理享有相应权利。
        3.准确定位师生关系
        混合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学习者的自制力和判断力提出了极大要求。一方面,教师在学习组织时必须明确学生的具体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尽可能将学生线上学习的分组、讨论,甚至互动交流进行合理安排,避免学习无效。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会严格管理时间,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和自我检测,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利用技术工具实现无障碍和高效率的师生互动。此外,必须注意技术工具的使用应注重隐私保护,消除学生不知不问的恐惧。在具体操作上,以动态开放的教学全景实现师生的高效交流,建构教师主导、学生自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4.构建质量评价体系
        混合式教学要求评价体系的更新。一方面,混合式教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亦需要多元的评价体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元评价体系既包括对教学全过程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监督的能力。另一方面,混合式教学重视教学主体的多元互动,评价体系不仅需要考量教师和学生,亦需要考量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实现学生自我评价的多维度和客观性。同时,混合式教学需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利用技术工具全面记录学生学习全过程,可能为教师指导学生提供参考,促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行为,实现全方位地教学效果提升。此外,混合式教学需要评价方式的全面性,不仅包括线上线下教育的阶段性测试和全过程测试,还包括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程度,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不仅包括个人作业、小组作业或阶段测试,还包括自我评价、学习总结、作品展示、线上互动等,全方位的评价可以全方位地考察学生的细微成长,也可以全方位地考察学生的兴趣点和能力点,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参考。
        5.因地制宜推广运用
        在推行混合式教学时,各地须对自身享有的设备设施进行搜集整理,并进行精准的客观评估,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实施方案。诸如硬件条件仅能基本满足的前提下,可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实施班级和课程的轮换使用。同时,也需要考虑本校师生的教学特点和接受程度,在试点的基础上收集各方意见,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分批推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