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沙盘对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影响研究——《利用体验式团体沙盘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课题研究成果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孙爱琳
[导读] 本研究集中探索团体沙盘对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影响

        孙爱琳
        景德镇市珠山区教体局教研室
        摘要:本研究集中探索团体沙盘对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影响,在团体沙盘操作机制的基础上,探究小学生在团体沙盘操作过程中对作文态度及作文能力的变化。研究发现,与传统课堂作文教学相比,团体沙盘对于小学生在进行书面言语的转换过程中,能起到较好的中介作用,且能提高小学生书面表达的意愿,对于降低小学生对书面表达的畏难情绪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团体沙盘  小学生   作文能力
        一、引言
        作文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是教育改革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从目前来看,我国作文教学理论比较滞后,作文教学实践问题重重,写作教学长期作为阅读教学的附庸,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但作文教学市场却畸形繁荣,作文教学课程和辅导书五花八门,而这些大多都是对学生应试作文技巧的关注,但根据我们对50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实际调查表明,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情感和内容,而这些也恰恰是一线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难点。
        本研究基于游戏是儿童创造性想象的源泉的理论基础,借助沙盘游戏本身所特有的游戏属性及讲故事、创造想象、语言概述等常用技巧,探究在团体沙盘操作机制的基础上,小学生在团体沙盘操作过程中对作文态度的变化及作文能力的变化。
        二、文献综述
        (一)写作过程模式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J.R.安德森提出的安德森写作过程模式,典型的写作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1.观念产生阶段,或称预写阶段。可看作是一个解决问题以达到目的的过程,包括观念的实际产生和对观念作出评价。此时,作者决定所要表达的内容。
        2.作文阶段。作者先产生观念,制定文章提纲,然后把提纲转换成初稿。在形成初稿的过程中,作者不应在写作风格和句法上花费太多时间,而应把重点放在文章的内容上。至于文体风格方面的问题,可在重写阶段再去考虑。
        3.重写阶段,或称校订阶段。为更好地表达观念而重新处理文句,消除初稿在思想、结构、衔接、文体、语法与拼写等方面的错误。
        (二)知识表述模型
        伯瑞特和斯卡达玛利亚以儿童的写作过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写作的知识表述模型:作者根据题目要求,主动从记忆中搜寻并提取有关文章主题和体裁的知识信息;确定其合理性后,再进行合理组织;最后,经组织好的知识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该模型认为儿童有两个独立的知识来源:内容知识和语篇知识,它们交互作用对儿童产生产生影响。
        (三)写作心理转换理论
        写作是由思维到表达的心理过程,从思维到外部书面语言表达,经过三级转换。第一级转换是从思维到内部言语的转换;第二级转换是从内部言语到外部口头言语表达的转换;而内部言语到外部书面言语表达的转换要经过二级转换过程,并进入到三级转换。
        由于口头言语表达和书面言语表达共同经历了前两级转换过程,特别是第二级转换的结果中,可以直接运用于书面言语表达的东西越多,再加工的压力就越小,书面言语表达就越容易。口头言语表达的训练有助于书面言语表达的能力的提高。
        (四)游戏功能
        洛温菲尔德认为儿童游戏有四个功能:1.游戏是儿童接触与适应环境的手段,童年的游戏同成年人的工作一样,在本质上具有类似的社会功能;2.游戏能沟通儿童的意识与情感体验;3.游戏让儿童把自己的情感生活加以外部表现;4.游戏能使儿童得到愉快和轻松的体验。
        (五)团体沙盘游戏
        团体心理辅导理论认为,团体成员能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发展,这种团体动力优于个人的自我发现与自我认识。通过团体动力可以加速自我认识、自我成长、自我发展。团体沙盘游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提升游戏参与者观察、倾听、支持、情感反映、同理心、给予反馈等能力,并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六)沙盘游戏
        沙盘游戏的基于想象,主要启用的是人的右脑。

由于右脑的图像性、开放性加工先于左脑的精确聚焦加工,而沙盘游戏中沙具的象征性使这些内容变得具体有形。
        沙盘游戏的设置涉及了多个身体系统。包括触觉、视觉、抓握、移动等,而当沙盘游戏的参与者触摸沙子、选择沙具时,就已产生了情绪和记忆。巴德诺赫研究发现人触摸沙子时的身体感觉促进了身体、大脑边缘系统和右脑的大脑皮层的神经整合。
        另有研究证实,动手在思维和行为中都起着关键作用。动手与人的语言能力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儿童在沙盘游戏中玩沙子和摆放沙具的手部动作,对其基本思维过程和语言能力的神经基础有着直接作用。
        三、课题研究内容
        儿童的任何一个学习问题或能力的培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对于动机、兴趣、情绪、意志行为和个性特征等非智力因素引发的学习不良,我们认为可以尝试将沙盘游戏引入作文教学,摸索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游戏体验式作文教学,激发儿童想象力的巨大潜在价值,利用沙盘游戏作为一种心理辅导方式所具有的安全、自由的游戏属性,来提高儿童表达意愿和表达能力,进而在“语境--语篇互动生成”的过程中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叙述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四、研究过程及结果
        1.被试
        在区属小学选定实验班级,由实验班级老师选定本班6-8名五年级学生参与实验。实验前告知教师、学生监护人注意事项,所有家学生监护人同意学生参加实验,学生本人和学生监护人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
        2.周期
        每个沙盘团体每周进行1次团体沙盘操作,8次为1个实验周期。
        3.过程
        依据团体沙盘操作程序,每个团员根据规定的主题按游戏规则轮流操作,大概4-6轮后,团体沙盘制作结束,每位团员交流各自摆放时的想法、感受,并给团体沙盘命名,最后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写下来。
        实验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沙盘“四不二重”原则:不分析、不解释、不评价、不判断、重感受、重陪伴,同时不对作文作任何技巧指导和评价。
        4.结果
        本研究的实验结果采取两种测试方式:
        (1)外部表现
        要求教师对参与实验的学生每次在团体沙盘后进行作文时外部表现进行观察并记录。通过对参与团体沙盘活动的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进行作文时的外在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周期结束后,将所有人的所有数据进行比对。
        通过比对发现,学生实验后作文的表情、思考时间及作文时长都有较大程度的变化。
        (2)作文评价
        将参与实验的学生的实验前的作文与实验后的作文,制成电子文档,将所有作文打乱顺序,以不记名的方式,发放给50位小学语文一线教师,要求教师们按自己日常的作文评价标准,以百分制的形式对这些作文进行评价。
        通过比对50位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对参与实验的学生的作文评价结果,发现学生实验后作文的分数普遍高于实验前作文的分数。
        五、结论
        本研究考察了团体沙盘对学生作文态度及作文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在同质团体还是异质团体中,团体沙盘都能明显增加小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内容素材,并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提高小学生表达意愿,且实验后的作文所获得的评价高于实验前的作文。这一结果与学生作文时的外部表现相符。本研究为探究心理沙盘技术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语文学习心理学》董蓓菲
        《沙盘游戏与讲故事——想象思维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影响》[美]芭芭拉·A.特纳  [冰岛]克里斯汀·尤斯坦斯杜蒂尔
        《心理学大辞典》林崇德   杨治良   黄希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