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锁琳
[导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文章结合乡村人才发展现状

        锁琳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文章结合乡村人才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高职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提出了高职教育如何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服务 乡村  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人才的支撑。乡村人才振兴的重点,一方面要使完成职业教育的农村青年走出校门后能回到农村就业创业,一方面要通过引导农民主动进行教育投入,通过接受专业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专业化的职业农民。高职教育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一、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及现状。        乡利振兴战略是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是人才。为了实现人才引领乡村振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领导干部深入农村,农村基层队伍结构优化,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选派“第一书记”,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配合“精准扶贫”选派“三农”工作队驻村帮扶,等等。目前乡村最缺乏的就是各类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随着传统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拓展了农业的多功能性,这就要求从事农业生产的相关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以及创新创业的能力。与此同时,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等与农业生产的融合逐步深化,使得对包括设计、研发、制造、营销、服务等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对知识的交叉应用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高职教育对农村人才振兴的作用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对农村人才振兴的作用是独特的,首先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具有覆盖面更广、人才培养更具实用性的特点;与中等职业学校相比,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体系内更具吸引力。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点,是目前职业资格教育和培训的权威力量,肩负的使命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同时还为农村的继续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开展技能培训,实用技术的培训,这些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对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再就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在引导、带动和支持农村各类职业学校以及成人技术学校及农业技术推广学校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更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从而大规模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本建设主要包括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培养,及对社会人员的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培养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方面存在巨大的潜力,高职院校应担负起培养农村应用型人才的历史责任。
        三、高职教育服务农村人才振兴的战略
        针对高职教育现状,及其可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的支持,高职教育可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提升,以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1.引导学有所成的高职毕业生回农村就业创业
        一要做好专业技能培养。

为了适应乡村振兴,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对原有涉农专业进行优化调整,甚至可以结合社会需求,赋予涉农专业时代特点,整合科技资源,促进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与农村农业生产相结合,培养更正能将现代化科技和传统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新型人才,使他们能将更多新兴技术带到农村,从而推进乡村产业升级及经济发展。        二要做好思政教育引导。专业技能只是基础,但是要真正实现高职教育毕业生向农村流动,还需要改变学生的固有观念及思维。—直以来,人们都希望能够“人往高处走”,现实存在的城乡差别,导致现在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要实现人才回流,除了改善农村资源外还需要改变人们固有的观念。观念和价值观的改变更多需要通过思政教育及职业道德培养来实现。我们可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互动,通过思政课程宣传国家的政策、措施,使得同学们能了解关注国家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视及相关政策优惠,同时加以配合专业的技能及职业道德,宣传典型案例,使得学生能深入了解农村的现状,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将所学技能和国家政策、乡村建设需要相融合。        三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随着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及推进,农村可挖掘开发的资源和领域逐渐增多,加之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是大有可为的,是高职院校学生施展拳脚的好场所.因而可在就业指导中引导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同时开展创业教育,培育孵化乡村创业项目,帮助学生创业设计,鼓励有条件有潜力的学生开发乡村创业项目。        此外,还可以利用实践环节,积极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乡村寻访乡村发展机会,感受乡风文化氛围,深入挖掘乡村发展机遇,为日后职业选择提前做好寻访调研工作,更科学地了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帮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力军。        2.推进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化的农民和农村现代化队伍
        一是对农民进行专业化职业培训。高职院校可以和所在城市的县(市、区)开展合作,由县(市、区)选派一批有一定素养的农民,发挥高职院校的专业优势,通过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职业培训,传授相关专业的农业知识,使得他们掌握更多农业产业升级技能,并将之与日常农业生产相结合,积极配合国家战略部署,促进农村产业升级。使这部分农民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农民,比如花农、果农、菜农、茶农或养殖专业户。让农民实现在家务农也能实现生活富裕,将更多有用劳动力留在农村,助推乡村产业升级。        二是培养乡村现代化队伍。开展产教融合,帮助有技能的教师将日常科研成果特别是—些高技术科研成果和乡村实际劳动相结合。向上,探索和开设有涉农专业的本科院校合作,本科院校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高职院校提供应用型人才,将技术与人才相结合,建设农村现代化队伍,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向下,与所在城市的县(市、区)所属的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合作,一方面对他们的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一方面,向学生宣传高职院校的对口专业,吸引优秀的学生报考对口专业。同时从顶层设计角度,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相结合,培养新时代乡村建设队伍,推进农村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培养造就—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高职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进行农村人才的培养。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及校外农民的专业化职业培训,深化产教融合,引导更多人才回归农村,实现农村产业升级,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王莹,张连春,秦树文,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9
        2.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探析。李小静,农业经济2018,2
        3.河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高职教育培养途径分析。魏会贤,苏晓光,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4.乡村振兴战略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性研究与探讨。鲍旦颖,青年与社会》2019,19


        本文系邵阳市科学技术局2019年度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课题“高职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研究(2019ZD36)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