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个性化微课设计策略管窥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杨秀伟
[导读] 微课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杨秀伟
        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      山东   日照        276800
        摘要:微课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通过信息化手段,制作一段短小精悍的视频,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和视频的节奏,开始学习。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很清楚的观察到生命现象的变化,以及微观生物体的不同的结构。让非常复杂,难以弄明白的概念瞬时间成为了生动形象直观的概念。基于此,本文就初中生物个性化微课设计策略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个性化;微课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微课强调突出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学习方法的指导性和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或教学资源,是适应教学现代化、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路径。对于教师而言,微课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其个性化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合理运用微课会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2 微课
        微课与传统课堂模式有所不同,具有时间短、重点突出的特点,在过去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了有时代特征的新模式,微课的融入使得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1)时间较短。微课之所以会较微课,微字就已经说明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内容比较精简突出教学重难点,作为视频出现时视频时长不超过10分钟。短小又精简的视频在课堂上播出,不但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学习热情、不过多占用课堂时间,也方便了学生在课后进行自己学习,学习时也更加有针对性[1]。(2)内容具有针对性。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一般都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在课堂上讲解某个具体考点时进行播放,学生在课后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微课也表现为某节课的课前预习或者是课后总结等形式。(3)具有趣味性。微课的制作者不仅局限于教师自身也可以是学生,两者都是课堂的主体,在制作微课时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微课由于时间较短,因此内容也比较精简,趣味性较强。采取的制作风格是学生感兴趣的风格,例如在讲解初中生物中关于遗传与基因这一节时,可以播放带有趣味配音的视频,让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基因相关知识。
3 初中生物个性化微课设计策略
        3.1 新课预习
        初中生物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比较新奇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受到生物知识的晦涩难懂,同时生物知识的抽象性和跳跃性也会给学生增添学习难度,因此需要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进行对生物知识的预习。只有在基本了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收获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微课作为新型学习工具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工具之一,其独特的便捷性和整合性能够辅助学生完成较高质量的课前预习工作。例如,在学习“细胞质”相关知识时,学生就可以利用微课在正式上课前进行一定的预习。在这部分知识中,学生需要重点关注的便是各个细胞器的形态和功能。若是学生清楚地知道所有细胞器的形态特点和功能机制,便已经完整地掌握了“细胞质”这部分的生物知识[2]。为了在课堂上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需要在课前进行预习从而对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包含许多内容,学生很容易在听课的过程中混淆这些细胞器。在预习阶段,学生不需要清楚地把握所有细胞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但需要基本了解每个细胞器的形态。这能有效地辅助学生正确区分出所有的细胞器,从而帮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维。


        3.2 活跃课堂氛围
        在过去的初中教学中,教师具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学生也有很多学习压力,因此课堂氛围通常比较沉闷,师生互动较少,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素质教育下,过去那种灌输式教学应该摒弃,取而代之应该推崇的是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课堂上师生互动要有效并且多次。但微课的出现有效改变了过去的状况,微课的趣味性可以在课堂上有效调动课堂氛围,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更加愿意去寻求老师的帮助。例如,教师在讲解染色体这一节时,可以进行分组,按照小组的个数播放对应数量的微课,每个小组找到对应的微课视频,在观看视频后向其他小组分享自己的成果。在遇到难题时,教师要及时去引导解决。可见微课不仅活跃课堂氛围,也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3.3 克服疑难问题
        初中生物的知识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更加具有抽象性,同时这门学科的知识较为分散,知识与知识之间缺乏足够的连贯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疑惑和问题。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速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生物教师可能会选择较为常见的问题进行解答,无法关注到所有学生的问题。对于自身生物学习上的疑惑,学生可以选择通过观看微课有效地解决。微课中包含了许多生物知识,同时这些知识被最大程度地精简和浓缩,学生可以在微课中快速地找到自己有问题的部分,之后再进行反复地观看。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的知识时,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自行解决许多相关的疑惑。相比较于之前的生物知识,神经系统的知识更加抽象,需要调动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学习和理解[3]。因此,许多学生在学习“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这部分知识时会产生许多疑惑:神经冲动如何从刺激部位传递到神经末梢、冲动如何从神经末梢传递到肌肉、动作电位如何进行传导,这都是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最容易发出的疑问。在微课中“兴奋的传递和传导”的学习,相比较于阅读文字,学生更加喜欢观看生动的图像,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便能在不知不觉间掌握这些疑难问题的答案。
        3.4 课后学习
        课后学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为学生布置练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课后进行学习。因此学生只是机械式的完成练习,在新时代的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开展高效性、趣味性的课后学习,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够带着极高的兴趣来展开学习。例如,笔者在讲授有丝分裂的相关概念时,学生对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当中的不同特点的理解还不是非常深,这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在课后能够突破难点,笔者制作了一个微课视频,视频中对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和分裂的动态图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展示,同时在讲解完每一时期的特征后,列出了相应的练习来引导学生巩固知识,有效的避免了教师为多个学生解决同一难点的弊端。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一些生物学科学史知识,以及生物在战争、经济建设等领域的作用,以此扩宽学生的知识面。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微课引导学生突破重点,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同时还将微课作为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主要工具,因此微课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有广泛应用,同时在课外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加强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创新应用,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微课和实际教学情况充分结合起来,在预习环节应用微课,利用微课导入新课,突破教学难点,诠释教学重点,构建高效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戴树梅 . 初中生物个性化微课设计策略管窥 [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195.
[2] 王红霞 . 巧用微课,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 [J].家长,2020(31):75,77.
[3] 张兴忠 . 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思 [J]. 科技资讯,2020,18(28):44-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