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亚荣
河北省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07275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标针对现阶段的小学教学情况做出了调整,主要围绕日常生活展开,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增强生活意识、个人素质,从而全方面提升自己。现阶段教育模式越来越趋向生活化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想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其学习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小学科学教育展开讨论,提出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并对小学科学生活化课堂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1引言
在大家的潜意识中,生活与科学是两各不相关联的领域。但是所有的科学现象都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科学知识、科学现象,因此两者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小学教学中融入科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奇异现象进行介绍解释,结合日常生活实施教学,更便于学生接受,不仅解释了学生的生活疑问,而且拉近了学生与科学的距离。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其探索能力、动手能力,对学生之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2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现代化教育日新月异,各教育部门也根据实际情况对小学教学教法进行更改与创新,较以往相比现阶段小学学习加入科学学元素,让学生去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大大提高了小学科学的存在感。之所以让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也是为了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举一反三,结合实际提高学习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生活化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提高学习积极性,改变以往死板的学习模式,加入有趣的生活案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且印象更深。与此同时,让学生真正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点用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让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结到一起。 同时,小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了解掌握且有学习积极性时,课堂氛围必定是更加积极的。这也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索精神,面对提出的问题,可以勇于讨论,对思维的开拓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所以现阶段小学科学生活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更轻松地达到教学目的,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学习主动性。
3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3.1对学习课堂生活化
要想将生活化教学实施到位,就必须先营造出一个真正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这样一来才能真正推动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教法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创新出更多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可以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应在授课之前提前备课,探索所教知识点是否与实际生活相连接,对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提高其课程教学质量。
此外,良好的课堂氛围将决定着本节课的教学质量,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可以真正学习到新的知识,就必须注意学习氛围的营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根据课程内容播放相应的视频资料,更生动形象地让学生去了解学习新的知识点,更容易让学生展开想象与现实相连接,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3.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因为小学科学课堂所涉及的科学知识以及科学现象都是结合其实际生活的,所以营造生活化学习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对孩子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质量都起着极大的作用。小学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提前准备,在课前就营造出生活化情境,真正实现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感受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且深刻地了解其科学背后的知识。
比如,在进行教学时,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让其观察身边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从身边物品开始观察,共同探讨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物品,从而更加形象地激发其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对不同种类的物品进行展示,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以及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身边事物有了更深的了解。此外,还可以通过情景剧的形式,把学习的知识贯穿入情节当中,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每个事物的不同之处,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加深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了解。
3.3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小学科学采用生活化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正确的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具备思考能力。也为学生之后的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老师在带领学生探讨动物时,可以利用课后作业,让孩子去真正的接触动物并用拍照或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可以互相分享,共同探讨,让学生对动物进行全方面的了解。
与生活化教学做对比,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去了解这个知识点,却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运用,在未能完全消化的情况下,又进行了下一轮的学习,这就导致了旧的记不住新的学不会的恶性循环。这样一来,既没有完成教学目的,又大大地消耗了学生的时间。而生活化教学就避免了该问题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4生活化教学的创新
(1)注重常识的科普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所覆盖的领域较多,因此,老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其教学进度,切勿着急,大量的灌输知识,需要循序渐进地去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在讲述声音传播理论的时候,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展开论述,如下雨之前都会出现电闪雷鸣的现象,但为什么每次都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声音的呢?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求知欲望。
(2)实践能力的创新
实践出真知,任何学习都需要实践活动的加持。学习科学知识也不例外,大量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可以结合其实际生活现象去探索,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课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更利于学生接受。例如,在带领学生探索太阳能热水器的构建时,可以利用废弃塑料瓶以及木板,在老师的引导下仿照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搭建,但与此同时,老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在发现错误操作时,老师给予适当的提醒,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加入奖励机制,为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鼓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5对生活化问题的思考
在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将充当着重要角色,不仅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勇于提问,善于思考。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学生是否具有真正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多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在面临问题时可以勇敢去探索。例如在向学生解释热现象时,可以事先准备矿泉水瓶,将其灌入半瓶水并放入冰箱内冷藏,再经过一定时间后取出,会发现矿泉水瓶有向中间收缩的现象,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对该现象进行探索解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我思考,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可以出现思想的碰撞,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可以从生活中去发现,要想真正实现教学目的,就必须将学习与生活紧密连接起来,摒弃以往的死板教学,大范围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让学生真正地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困扰与难题,真正实现小学科学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唐付兵. 浅谈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 000(004):1-1.
[2]张家德.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 科学咨询, 2017(11):89-89.
[3]王东青. 浅谈小学科学中生活化教学如何开展[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 613(30):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