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邓珂
[导读] 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德育发展逐渐被学校和社会重视

        邓珂
        香坪镇中心学校  广东 清远 511500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德育发展逐渐被学校和社会重视。好的教育不仅是对学生传授正确的知识点,也是要引导学生成为健康发展的人。因此,针对初中的品德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是初中班主任的责任,同时也是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的表现。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措施
        在我国的教育中,不论是古代的孔孟教育,还是现代的素质教育,都十分看重人的个人素质。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个人品德的关键时期,初中生从小学的懵懂少年,长大成为了正直青春的青少年,初步接触到社会,个人品德和行为习惯也是这个时期重点发育的对象。因此,针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班主任和学校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在德育教育的路上,为学生披荆斩棘,保驾学生的德育之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现状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忽略了德育教育在教育学生当中的分量和作用。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都是以督促学生学习为目的,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内容,开展班级的一系列活动,并对学生的德育培养的内容很少,甚至在德育教育的班会当中,班主任也只是通过口头授课的形式,向学生讲述,并草草结束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习文化课知识。在管理班级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缺乏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导致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维观念,极容易被社会上不良的现象侵蚀污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个人行为[1]。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措施
        (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书育人本是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书是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的认知观念成长。而育人,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让学生在生活的举止当中,展现自身的道德素养。古往今来,育人一直都是作为教育的重点,因此班主任在班级中开展德育教育时,要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入到学生的内心生活当中,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拉近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发现两名初中学生在打扫值日时发生争执,此时班主任不应立即对两名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应在私下找到两名学生,并询问在打扫卫生时为什么发生争执,原来是在打扫卫生中,擦黑板是最轻松的任务,两位学生都想干,就发生了争执。班主任应细心、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教导:“虽然擦黑板是最轻松的任务,但要是谁都抢着去干,那其他的任务有谁来做,大男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这种简单的任务交给女生,你们干一些女生干不了的任务,这样不好吗?”通过说教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并公平的教育两位学生,不偏不袒,引导学生建立责任意识,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拉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观念
        在班级中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要通过不同的内容,来对学生不同的道德品质进行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班主任要多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设备和互联网络,不断丰富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
        例如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班主任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出相关的德育视频,比如感动中国节目,通过向学生播放感动中国的栏目视频,来传递正能量的知识和观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在观看完一个影片后,可以对影片当中的内容进行提问,加深学生对影片中良好道德行为的记忆。

比如在观看李隆的事迹后,可以对学生提问:“视频中李隆的哪些行为值得我们称赞?”既可以检查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是否用心,还可以让学生回顾消防员李隆冒着生命危险在救灾前线的行为,通过正能量人物的事迹,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开展丰富的德育教育,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在生活中树立榜样,来规范约束学生的个人行为。
        (三)开展家校合作形式,营造健康生活环境
        初中的学习生活场所,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时,应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诸多的学生都缺失家庭教育,将全部的德育教育责任都推给了学校。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要加强与家庭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齐并进,来督促学生道德品质和个人行为的树立和培养,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2]。
        例如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可以与家庭进行联动,班主任可以组织初中学生开展“我对妈妈有话说”的教育活动,组织班级学生在一张白纸上写上自己相对自己的母亲想说的话,并让学生在全班学生的面前,讲述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情最深的一段经历,可以使母亲第一次为自己买玩具、买图书等等,通过开展特色主题活动,来引导学生建立懂得感恩的道德品质。此外班主任还可以与学生母亲联动,通过视频的形式,将学生在主题活动当中的表现,传递给学生的母亲,让学生母亲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班主任还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帮助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感谢母亲的付出,并通过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一系列的家庭联动活动,来教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合作的形式,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行为准则,建立正确的德育观念。
        (四)营造和谐班级气氛,促进学生德育成长
        班级是学生的大家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地方。班主任要教导学生爱护班级,爱护班级中的每一位成员,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来促进学生的德育意识成长,增强学生的道德水平[3]。
        例如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发现班级中出现成帮结队的现象,此时班主任应积极的深入班级教育管理中,了解学生成帮结队的原因。经了解,原来是班级内的好学生认为班级内的坏学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就不想再跟他们做朋友了,导致班级内的坏学生被孤立。此时班主任对好学生的行为进行批评:“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本就有高低之分,我在教育的时候,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犯错误了都是一样教育,没有因为他是坏学生,我就不管他了,如果你们是坏学生,好学生也对你这样,你会怎么想?”通过对班级内好学生的行为教育,让学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教育学生班级时大集体,要互相有爱,要想办法提高成绩,而不是因为成绩差就放弃。接受到批评和教育的学生,主动为其他学生讲解问题,从此班级内再也没有出现拉帮结派的情况出现。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换位思考的道德观念,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成员,既是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更是学生生活上的引导者,初中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要求人才拥有完备的专业能力,同样重视人才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初中班主任要管理初中学生时,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建立,并在生活中,用正确的观念和态度来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品质,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朝春.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J]. 休闲, 2019(3):251-251.
[2]和美佳. 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A1):75-75.
[3]朱秋露. 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让爱滋润每个学生[J]. 文渊(高中版), 2019,(3):394-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