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民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一实验小学 066500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中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化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也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明显地体现。但是,也要看到,在不少学校不少语文教学中,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基本上在课堂内实施,通过教师的授课以及对学生的指导来实现。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的培养。基于此,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创新阅读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爱迪生说:“读书之于头脑,好比运动之于身体。”对于一个人而言,不运动,何来健康的身体?不读书,何来聪慧的头脑?读书,即阅读,之所以能够让一个人拥有聪慧的头脑,是因为阅读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训练思维、陶冶情操、塑造品格。阅读之重要性不胜枚举。正因为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方面想办法、下功夫、做文章,并据此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着力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多举措激发阅读兴趣、深层次指导阅读方法以及全方位搭建阅读平台等。
一、积极开展阅读活动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保证基础阅读教学质量的同时,开展拓展阅读活动,从而有效地提升阅读拓展教学成效。一般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活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在活动中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渐渐走进阅读文本中作者创造的世界,感受人物不一样的人生。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围读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在交流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人物进行个性化分析,阐述不同角度下的阅读感受,锻炼发散性思维。另外,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可以从自我阅读中朝组内对话的方向讨论分析,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质量有重要作用。例如,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设定了阅读活动主题“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学生需要根据主题到班级阅读角或电子阅读室、图书馆中搜寻相关的阅读文本。通过集体围读或讨论,将书籍中提到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及特点归纳整理起来。不同小组的学生在归纳的时候,或许存在重复的情况,这时教师不应去干扰,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再对各小组的整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有的小组专门针对傣族舞做了详细的整理,有的小组却专门针对傣族的泼水节做了详细的整理,这时教师可以重新梳理两个小组整理的资料。而学生可以将整理好的资料记录在阅读笔记本中,作为写作素材。由此可见,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个性化阅读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以往教师偏重于通过让学生写读后感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情况,而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围读讨论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还能够了解其他同学从不同角度对文本内容的解读。这既提高了阅读的质量,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除此之外,阅读活动还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在后续相关主题的写作中,会通过独特的角度立意,提高写作质量。
二、创设情境式阅读教学,增强阅读效果
问题情境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设计中的课堂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应该注意第一课堂的运用。学生会对第一课堂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对学生以后是否对阅读感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要重视阅读设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让创设出的问题情境符合阅读要求。另外,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具有多样性,教师除了要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目的以及学生的教学需求进行分析,还要将多媒体,情景演绎等各种方式结合到情境创设的手段中,以此充分发挥不同情境创设的优势。与此同时,在兼顾教学要求,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下,找到学生更乐于接受的阅读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学习过程。当形成一个良好关系以后,学生才能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才可以更加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学读物中涉及到的《三国演义》名著阅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铺垫背景知识,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以此为基础,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进而对其中的英雄人物进行综合性评价。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智力尚未发育成熟,《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方言的句子,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采用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甚至可以在学生取得某方面优异成绩时,组织班级成员观看《三国演义》的影视剧,丰富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分类,相对于女生来说,男生更乐于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男性居多的名著,而女生则更喜欢《红楼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别特征或者兴趣爱好等,将阅读目标进行分组展示,选出适合每一个人的不同的阅读目标,尊重每个人的差异化,实现班级阅读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某一名著中的故事进行人物辩论,加强学生对于文章人物的深刻认识,保证阅读的实效性。
三、强化学生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对学生的阅读思维与能力是非常好的锻炼,并且可以让学生逐渐摆脱依赖教师的习惯,进行自主思考。所以,到了中高年级,尤其是高年级,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阅读不能完全任由学生自己阅读学习,而是应当提出一定的目标或者要求,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思考,也可以避免课堂时间的浪费。此外,除了课堂上的自主阅读,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
例如,在《宇宙生命之谜》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投入地进行阅读,可以给他们展示一些关于宇宙生命的精美图片。为了让他们的自主阅读更加高效,可以提出阅读目标,即:探究生命生存需要的条件;除了地球,其他星球是否也可能存在生命。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为五分钟,有学生在听到这个时间的时候,抱怨时间太短,应告诉他们要相信自己,时间肯定够用。这样的时间限制会让学生感到一丝压力,这正是强化他们阅读和思考速度的妙招。通过这样的自主阅读,学生的语文思维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举措激发阅读兴趣,让浓厚的阅读兴趣成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动力源泉,教师要深层次指导阅读方法,让多元的阅读方法成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力推手,教师要全方位搭建阅读平台,让广阔的阅读平台成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绚丽舞台。
参考文献
[1]张家飞.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9):59.
[2]黄章卡.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9(50):69-70.
[3]赵帅.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自主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2018(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