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浩然
广西横县峦城镇安平小学 530318
摘要:个性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地增强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将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展开探究,提出符合小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者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策略
传统语文教学中未注重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在教育学者不断研究下阐述出阅读教学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具有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已经广泛注重阅读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阅读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已经普遍应用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期望通过站在每位小学生喜好的角度设计个性化阅读模式,获得更优质的教学效果。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个性化阅读空间
读者对于文本有着千差万别的理解, 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认识到阅读本身的独特性,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分享出来。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见解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这种刻板的教学方式只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及想象空间。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只是阅读课程开展的组织者以及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教师要能够带动学生和文本进行积极地对话, 而不是生硬地要求学生必须接受标准答案的约束。很多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并没有将学生看作差异性的个体, 而是习惯性地将自己的理解以及标准答案强加到学生的认知体系中,一些教师甚至不允许学生质疑,在课堂上也没有留下足够的提问空间,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要能够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放下思想包袱,调动各种感官,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智慧、读出情趣。良好的阅读氛围也需要教师能够营造和学生之间平等沟通的氛围,让学生愿意和教师分享,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找到心理安全及心理自由, 在此基础上通过积极的思考,把握文本和赏析文本,让阅读变成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主动投入其中。只有在学生接受的氛围下开展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发挥阅读对个体认知以及情感发育的构建作用。
二、指导学生有效开展个性化阅读,为学生插上张扬个性的翅膀
为了有效推进个性化阅读, 教师也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掌握方法之后,在阅读中快速提取信息。阅读方法也是开展良好阅读的必要条件,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做出阅读数量的要求。从个性化阅读以及阅读能力促进的角度上看,个体只有具备一定的阅读量,占有大量信息,才能为个性化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具有更为广泛阅读面的学生,具备的知识体系也会更加丰富且扎实, 教师要尽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能够在丰富的知识储备带动下,加深对文本的认知和理解。
在为学生选择个性化读物时, 教师要注重结合课本的单元内容和主题,向学生提供一些备选的课题,然后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 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延伸。
处于小学阶段的个体,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阅读偏好,教师要能够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推荐。同时,教师也要在个性化阅读文本选择的过程中, 考虑到和课本内容的契合程度,教师可以根据课内的教学重点将之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阅读同一题目下的作品, 或者阅读同一个作者不同时期的文本,让学生能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强化对课本文章的理解深度。教师对个性化阅读文本的推荐, 也要尽量选择具有一定深度和知识性的内容, 避免学生只是阅读一些门槛低且不具备一定沉淀价值的读物。
教师对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的推荐也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自主选择权,教师不可以完全限定或指定学生阅读,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避免影响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阅读的主人,在文本阅读时要能够从整体出发,把握内容、理解思路,并将积极的情感以及思维融入阅读中, 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对文本的认知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要提出自己的质疑及思考,教师对于学生在个性阅读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只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不管是从什么样的角度切入,教师都要看到学生的优点,不能粗暴地遏制。如果学生的质疑及思考过于偏离, 教师则要通过科学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总之,教师要避免武断地对学生进行批评,要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发现自我、认识世界,并进行能力的完善。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进行比较阅读和创意阅读, 让学生能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塑造联想能力和想象力,拓宽思维空间。
三、关注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促成个性化阅读
阅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体创造力发展的过程,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阅读的内容做出个性化的反应, 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禁锢。每次阅读结束之后,教师都要让学生回顾文章,找到自己喜欢的部分,以及整个文本中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问题,通过代入思考, 和文本进行深度的交流。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教师也不应过于拘泥于标准答案,学生只要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对意义进行探索和建构,就是极富创造性的行为,教师要予以鼓励和支持。
语文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学会生字和生词,语文阅读要能够帮助学生读懂文章的内涵, 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实现深层次的发展,得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塑造。而个性化阅读正是构建学生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桥梁, 教师要能够把握好个性阅读和思维训练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创新的乐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进而达到提升阅读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手段达到“激趣”的目的,并创建出民主性的个性化阅读氛围,能够让小学生积极地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进而充分发挥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雪艳.差异化教学:浅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写作素养[J].考试周刊,2020(65):35-36.
[2]苟文慧.小学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7):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