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杏 吕珊 农雪霏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545003)
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对当前高校教育的新要求,如何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借助城市轨道交通班组管理这门课程对“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进行研究,从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调整课程考核方案、有针对性地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学习小组管理”与班组管理一一对应式教学方法、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班组管理
1. 城市轨道交通班组管理“课程思政”的意义
以往城市轨道班组管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班组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其中包含班组设计,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及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班组内部及外部管理能力等,使学生满足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人才能力要求。但并未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做很多工作。
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强调“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课程思政教育内容”[1] 。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也提出要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城市轨道交通班组管理的专业知识统一起来是我们教师面临的新问题。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是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专业课教育需要将育人育才有机统一起来。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 “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班组管理课程需要通过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等知识来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能按照管理的规律进行科学思维,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2. 城市轨道交通班组管理“课程思政”功能缺失的现状
2.1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足
不少教师习惯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思政课老师、思政工作部门和学工队伍的任务,他们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班组管理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上,认为思政教育不应占用专业课时间,如果额外加入思政教育的内容会对专业知识造成干扰。
在班组管理的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很容易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独立进行,从而出现了融合度不高等“割裂”现象,课堂效果必然不好。
2.2 学生素质目标完成率不高
以往城市轨道班组管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班组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比如班组设计,有效沟通,人际交往能力,班组内部及外部管理能力等,并未过多在培养学生的素质目标上下苦功夫。
2.3 课程思政元素针对性不够强
班组管理的课程思政元素虽然比较多,比如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系统的、权变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班组长的责任心、竞争意识、知人识人的能力、公开、公平、公正的意识、遵章守纪、处事公正的素质以及服务乘客的意识、树立领导意识和全局观念、冲突激发和处理、良好的应变能力、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终身学习、积极向上,创新争优的思想等,但挖掘思政元素的针对性不够,工作不够细致。虽然已经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岗位,专业特色,但没有细分每个班级的学生特点、班级文化氛围、特别是意识形态上的个体差异,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
2.4 教学方法创新度不高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学生,而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不可忽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体现课程思政的理念。比如以前的课前预习、课后总结、课中分析讨论等方式虽然能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但课程思政的潜移默化功效体现得不够。
2.5 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足
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中虽然有督导监督检查、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等考核形式,也出台了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习惯性的沿用原有的教学的评教标准,存在落实不细不严格等问题。
3.城市轨道交通班组管理“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3.1 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思政水平
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之前重“术”轻“道”的管理理念,在班组管理教学过程中始终提醒自己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自身的行为做典范,积极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思政水平、文化素养,让课程思政更有渗透力和活力。
3.2调整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考核增加思政考核(综合素质)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培养,通过问题讨论、作业、资料查阅报告、心得体会,画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掌握学习的方法,将“自主学习、团队协作、文明礼貌、遵纪守法、乐于助人等”作参考给定平时成绩。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评价中的导向作用,从而提升育人实效。
3.3有针对性地深挖课程思政元素
进行思政元素挖掘时不光要关注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学生的特点:比如场景模拟和动手能力强,个性张扬,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性不高等。还要针对每个班级的学习氛围,特别是某个别同学的意识形态问题有针对性的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比如班级中性格孤僻同学要给予特别关注,有意识地让他们融入团队,鼓励他们发言,避免他们有偏激的想法和做法。
3.4“学习小组管理”与班组管理一一对应式教学方法
学习团队就是一个小班组,每个环节都可以运用班组管理的知识。比如课前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凝聚力来预习搜集相关资料,派一名小组成员进行回答,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荣誉感和责任心。“设计团队、进行团队建设、考评团队成员、处理团队冲突、管理团队文件资料、培训团队、与外团队进行合作”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能与整个班组管理课程契合,而且每个环节都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服务意识、集体荣誉感等。比如团队内部考核成绩会培养学生公平公正处事,严谨作风等。这些都潜移默化的运用了管理知识的同时起到了课程思政的目的。
3.5 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引导教学活动趋向理想的目标,能够提供反馈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为教学的改进奠定基础,能够促进教师、学生等参与教学活动的内部动力,调动他们的潜能,增进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
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而且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不能走形式,要具体落实细节。学生评价、教师互评、监督小组、专家指评等形式相结合。有反馈有改进,形成闭环。
适当的激励和惩罚政策能起导向作用,进一步推进班组管理的课程思政,比如进行优秀教学案例推选的形式给予激励,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积极性。
4.小结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班组管理“思政课程”功能还未充分发挥的现状,本文从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调整课程考核方案、有针对性地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学习小组管理”与班组管理一一对应式教学方法、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持续进行才能达到越来越好的效果。希望本文能对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 /OL]. ( 2018-10-17). http: / /www. moe. gov.cn / srcsite / A08 / s7056 /201810 / t20181017_351887. html.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策略 严交笋 2018(35):69
[4]王彦才,郭翠菊.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10.
[5]杨守金,夏家春.课程思政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5):99
作者简介:杜杏(1985,1)女,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高级工程师 (广西柳州 54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