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与对口帮扶的定位、模式及推进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谭新建
[导读] 湖北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与对口帮扶工作经过几年卓有成效的开展
        谭新建
        湖北省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  442300

        摘要:湖北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与对口帮扶工作经过几年卓有成效的开展,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笔者作为对口帮扶受益单位一名从事社会培训工作的教师,深刻体会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现结合湖北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与对口帮扶的实际情况,针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在新时期的定位、模式已经推进策略展开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定位;模式;创新策略

        引言: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已圆满收官,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效,赢得了全球人民的广泛赞誉。其中湖北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与对口帮扶能够让全省贫困地区人民群众与中职学生获得了优质职教资源,全面增强贫困人群的社会生存发展能力。同时,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与对口帮扶将能够长期有效转变和解决传统扶贫中只给予物质支持的缺陷与弊端,堪称为一种相对长效性、稳定性的扶贫有效机制与策略。
一、解读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定位
        新时期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视域下,想要做好精准扶贫的有效定位工作,首先需要对当地人才需求进行系统化、精确化的分析与定位,进而能够符合当地市场经济与未来人才需求走势[1]。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学校与当地市场部门能够做好充分考察,尤其是针对一些准入门槛低的行业需要具体研究与精准分析,进而避免培养出的人才无法和市场人才需求相匹配、相契合。结合湖北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而言,可以主要培养工程建设方面人才,如装载机械、电工、焊工,也可以主要培养一些服务型人才,如保育员、厨嫂、茶艺服务员等等。只要拥有吃苦耐劳精神,贫困人群在接受职业教育之后都能够获得一技之长,并且能够寻找到相对满意的工作。
二、分析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主要模式
(一)中高职对口帮扶与衔接
    湖北省中高职对口帮扶已开展了五个多年头,当时省教育厅提出省内一所高校与一所高职对口帮扶一所中职学校,市内一所中职示范校帮扶一所相当落后的中职学校的工作模式已发挥了很好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个帮扶模式主要在于帮扶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师资培养、社会培训、生源质量等工作。
(二)全面加强政企之间联手协作
        在新时期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实践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做好积极政策引导与资源组织,并且要积极引导企业、依靠企业,实现政企结合、联手协作,将企业讲师力量充分发挥,进而有效落实和做好贫困地区民众的职业培训教育工作。也可以让这些企业优秀讲师、人才能够去当地职业院校为学生进行授课与经验传授。与此同时,也可以组织和促成各职业院校学生能够去当地企业进行观摩、实习。进而提升自身职业培训效果,提前了解与掌握企业各项日常工作实际操作、运作情况。


(三)长期短期培训教育相融合
        在当前阶段针对湖北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与现状而言,当务之急还是要结合自身实际做好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两方面的具体培训教育教学工作。举例说明,针对18岁以内的青年贫困对象群体,应当采用职业学校培训教育,并且帮助贫困学生免除学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这部分穷困学生一定程度上的生活补助。针对成年人贫困群体而言,可以主要采用短期化培训方式,比如说在每周选择一个时间进行专业化培训。也可以全面提供一些优质的在线培训教育,进而让成年人也能够拥有更多机会和时间学习技能与专业,为自己在社会中能够寻找到相对合适的工作岗位[2]。
三、新时期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创新策略
(一)必须健全升级相应激励机制
        新时期社会发展大环境下,想要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创新化发展,首先就必须要健全和升级相应的激励机制。也就是说,无论是扶贫对象,还是具体执行精准扶贫的机构或个人,都必须要借助优质化的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性,提升整个精准扶贫的执行效力与效率。针对具体执行机构而言,在各项工作中可以全面评价其执行效果与成绩,而且给予相应的奖励与惩罚。如果执行到位效果出色,给予相应的奖励与鼓励,进而让其工作更为努力积极;反之,执行缺乏力度,就需要给予一定惩罚。针对扶贫对象而言,需要让其充分了解到培训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而全面激发其主动学习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二)应当全面完善相应监管制度
        针对湖北省当前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情况以及在具体的精准扶贫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而言,一些扶贫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仅仅流于表象,并没有得到全面深入化的具体落实。因此,新时期想要确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全面、深入、有效实施,还需要完善相应监管制度。比如说借助多种监督方式或者多方监督策略展开相应监督,让各职业院校能够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积极作用,进而确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能够在湖北省细致化、精准化、科学化全面开展。
(三)实际培训与实用性人才相结合
        除了上述两大创新策略之外,新时期在各地职业教育的培训还应当与社会“挂钩”,进而让贫困学生和帮扶对象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鉴于此,职业院校在日常教育教学全面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准确预判和分析出新时期市场大环境下所需的各种人才类型,进而有的放矢的展开相应培养教育。以笔者所在学校培训部为例,培训类别在新时涵盖了电工,焊工,装载机械以及保育员,茶艺,中式烹饪(厨嫂)等多项类别与岗位,不仅为帮扶对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让整个培训工作更加丰富、具体、多元,更加与时俱进。
        结束语:综上所述,新时期社会发展大环境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与对口帮扶的定位、模式以及推进创新化实践之路“任重而道远”。政企校三方必须要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合作,进而积极寻找到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精准扶贫策略与手段,进而让好的政策能够真正发挥出好的效益,力争让湖北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与对口帮扶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秀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价值主线与实践突破[J].教育与职业,2017,(21):16-22.
        [2]郭广军,邵瑛,邓彬彬.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脱贫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