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勤俭节约 制止餐饮浪费 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开始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徐少辉
[导读] 通过分析习近平总书记7年间数次批评“餐饮浪费”现象的原因
        徐少辉
        房县门古寺镇初级中学 湖北省十堰市 442100
        摘  要:通过分析习近平总书记7年间数次批评“餐饮浪费”现象的原因,对比国际国内粮食现状,增强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培养“弘扬勤俭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的观念。
        关键词:餐饮浪费;粮食安全;现状;宣传教育
0引言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8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7年之间,习近平总书记曾数次批评“餐饮浪费”。
        作为管理14亿人民的大国领袖,习近平总书记缘何数次批评“餐饮浪费”,我们又能为“弘扬勤俭节约、制止餐饮浪费”做些什么?
1  习近平总书记缘何数次批评“餐饮浪费”  
        1.1 餐饮浪费严重
        1.1.1 一是十八大以前,公款浪费严重,有点餐人喜欢琢磨领导喜好,点菜时,菜品上追求高大上、菜量上追求摆满桌,这样既给足了客人面子又不用个人掏腰包,“只点贵的,不选对的”和“点得多、吃得少”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1.1.2  二是八项规定精神出台以后,公款浪费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个人消费中的浪费现象却屡屡出现。受传统面情观念的影响,亲朋好友聚餐时往往“讲面子、爱排场”,特别是婚丧嫁娶等聚餐活动,讲究几个荤菜、几个素菜、几个凉盘、几个汤,结果很多情况都是客人都离开了服务员还在上菜,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浪费。
        2015年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人均食物浪费量约为每餐每人93克,浪费率高达12%,其中,大型聚会食物浪费率高达38%,学生盒饭有三分之一都会被扔掉。另据统计,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约的粮食3500万吨,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这些浪费的食物都到哪去了呢?一部分进入城市下水道系统,成为城市污泥的来源之一,一部分变成城市固体垃圾,一部分被深夜拉走成为家畜之食物,还有一部分被加工为“地沟油”,重新回到餐桌。 [1]
        1.2  粮食现状不容乐观
        1.2.1国际现状,2020年07月19日总部位于意大利罗马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据当前估计,有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占世界总人口8.9%,一年中增加了1000万,五年中增加了近6000万。报告指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影响,多数弱势群体的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很可能进一步恶化。初步评估表明,2019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可能导致全世界食物不足人数在2020年新增8300万至1.32亿,具体取决于经济增长前景。[2]
        1.2.2 国内情况,虽然我国水稻、小麦、玉米3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了13277亿斤,实现了创纪录的“十六连丰”,连续5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我国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从过去是8亿人吃不饱,到现在近14亿人吃不完。[3]
        尽管如此,在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下,对粮食问题不能掉以轻心。一是进口受限,因新冠疫情影响,一些粮食出口国,开始限制粮食出口,越南禁止大米出口、哈萨克斯坦已禁止小麦、胡萝卜、糖和马铃薯等产品出口;塞尔维亚停止葵花籽油等货品出口……[4]二是夏粮减产,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0年8月12日在消息中称,截至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5.7万吨,同比减少938.3万吨。

其中:河北收购355.9万吨,同比减少93.5万吨;江苏收购1083.5万吨,同比减少10.8万吨;安徽收购592.9万吨,同比减少222.4万吨;山东收购661.4万吨,同比减少54.4万吨;河南收购912.4万吨,同比减少538.8万吨;湖北收购139.0万吨,同比增加6.8万吨。主产区油菜籽累计收购70.6万吨,同比减少5.1万吨。
2  我们能为“弘扬勤俭节约、制止餐饮浪费”做些什么?
        作为一名公民我们不能建章立制加强监管,但可以加大宣传教育,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带头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带头摒弃盲目攀比的“面子”观念,切实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发动家人、带动亲人、影响身边人,共同营造“弘扬勤俭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良好社会氛围。
        2.1  加强宣传教育。利用故事古训,从不同角度进行宣传教育。一是事关国家兴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二是事关社会可持续发展,“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三是事关行为习惯养成,“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衡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教育学生从小尊重农民的劳动果实、珍惜每一粒粮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
        2.2  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开始
        2.2.1 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时刻谨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学生、引导着社会,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勤俭节约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自觉从一日三餐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宣传节约,践行节约,让节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2.2.2 学校:号召全体师生争做勤俭节约的传承者,理解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文明就餐,让“光盘行动”在学校蔚然成风,勤拿少取的观念深植师生心中。
        2.2.3 家庭:日常餐饮,以“光盘”为荣,教育子女不剩菜剩饭,做到锅清、碗清、盘清,餐餐光盘。外出用餐,以“剩宴”为耻,科学点餐、理性消费、拒绝铺张、文明用餐,少点一个菜,多打一个包,做到人走桌清。
        2.2.4 学生:明白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让中国人“粮满仓”,节俭,让中国人“食有余”的道理。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富足了,但勤劳节俭这个传家宝不能丢。做到在家吃饭不挑食,在校就餐不剩饭,将“光盘行动”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3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干事业好比钉钉子,“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5]。”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也一样,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开始,从这一餐做起,带头抵制“舌尖上的浪费”,使“弘扬勤俭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的观念,逐渐在社会上蔚然成风。
参考资料:
        [1]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综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2018·《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
        [2]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发基金、儿童基金会、粮食署、世卫组织·2020·《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实现粮食体系转型,保障经济型健康膳食》——概要·罗马。
        [3]2019年《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4]腾讯新闻2020年3月31日《多国开始限制粮食出口,全球疫情会让中国人没饭吃吗?》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399页,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