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的茶文化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曹武茜 李薇 徐斌
[导读] 自从唐代的陆羽发表《茶经》的作品以来,茶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饮品的产品之一,经过多年的中国人顽强执着的追求和坚定不移的努力,茶艺的精髓一直在不断得到完善
        曹武茜 李薇  徐斌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摘要:自从唐代的陆羽发表《茶经》的作品以来,茶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饮品的产品之一,经过多年的中国人顽强执着的追求和坚定不移的努力,茶艺的精髓一直在不断得到完善。探索茶树的起源,茶文化的历史以及茶文化的重要性对于研究中国的茶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
        关键词:茶;茶文化;由来;内涵;研究

1茶树起源

        我们的祖先一直在探索,有关茶树的起源等未解之谜的真相。研究和技术的开发以及最新发现等,使世界各地的专家一致达成共识,认为茶树的起源地是中国,并且已经确认,茶树起源的核心中国西南,例如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等地区。由于地壳的变化和人工的培育,茶树在全国范围内逐渐传播,以致于最后茶树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见。

        茶树的起源和原生产位置开始于什么时候?实际生活中的生产应该比书本记录的3000年前要早得多。茶树原产于东方大国的中国,并早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事实证明,中国大约在公元200年,已有记载有关野生的茶树。就根据现在的目前的市场数据报告统计。在全国部分省内,发现百十棵巨型野外生长的茶树,而且在某些环境适宜的地区内,存在野外生长的茶树种群密度达到数千英亩。因此,我国古代发现的野生茶树,由于其大小,数目,分布范围广,特征多样而成为世界上最丰富的茶树国家。另外,在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和从中国带到印度的茶树都被表明是中国茶树的变种。因此,中国是茶树的起源已被证实。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茶与植物的研究已经被相结合,并且茶的起源已从多种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证实,其中包含树种,地质变化和气候变化等。证实了我国西南地区是茶的起源地。

        茶是中国人民的国民饮料。它始于神农,出现于鲁周公,开始于唐朝,并在宋朝繁荣发展。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佛教,儒家和道家的融合,是中国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花!

2茶的由来

        "荼"、"茶"二字之转变

        《九经》中没有茶叶的字,或者怀疑古时有人没有茶,不知《九经》中有灯叶的字,古用蜡烛以作照明的灯。于是我们没有茶的名称,非真正的无茶,乃使用荼为茶。不独《九经》中没有茶字,《班马字类》中根本就没有茶字。至唐始妄加减荼字一画,以为茶文书写。荼,初音同都切,读若徒,诗所谓"谁谓荼苦"即是也。东汉以下,音宅加切,读若磋;六朝梁以下,始变读音,唐陆羽著《茶经》,虽用茶字,然唐岱岳观王圆题名碑,犹两见荼字,足见唐人尚未全用茶字,(清席世昌《席氏读说文记》卷一)只可谓荼之音读,至梁始变,茶之体制,至唐始改而已[1]。

        从"荼"一字一直在不断地演化而到达当前的"茶"。最早的证据是,从中国古代的汉代,"荼"字中的一笔已经从古代的汉代的印章中删除,从而有了一种基本形态的茶。所以,在西汉,不仅茶这一字形状而且"茶"的读音都被确立下来了。例如,茶陵位于夙昔的中国西南地区的湖南省,曾经在西汉时期被刘欣作为他的领域,并被当年人们统称为"荼"的王城,同时也被誉为当年风行一时的长沙国的重要属县,也被当年人们统称为"荼"陵县。

在《汉书地理志》中,"荼"陵的"荼",颜师古注为:音遨奢反,又音丈加相反。这个逆向切换的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发音。从这种发展现象来看,基本上我们可以肯定的事"茶"字的读音远远早于"茶"字字形的发展和确立,并且普及到了全天下。

        中国拥有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和众多的民族,因此语言和写作风格是不同的。相同的事物具有多个名称,并且有多种写着方法可以代表相同的名称。另外,茶这个词就是茗。古代历史资料中有许多与茶有关的名称。到唐代中期,茶的读音,形状和意义被统一起来,然后陆羽的《茶经》开始普及,有关茶的读音及写法也被统一了,直到现今还依然在使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记载,茶尤不同的生产地生产所以名称因产地而异。

        中国茶从汉朝开始传播到海外,使节去印度支那半岛,除了黄金,丝绸和丝绸以外,还带了茶。在南北朝,齐武帝就已经出口到土耳其,出售中国的茶以及丝绸和瓷器。但是,自从陆羽在唐代推出《茶经》上市以来,茶已普及并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使用。因此,在宋代的民间有一首诗对此进行相关的描述写着"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换句话说,从茶被人们普遍认识,花了近一千年的时间。

3茶文化的内涵

        食品与饮品的统称为饮食。喝茶比饮食具有更多的社会聊天的功能。例如,在人类日常生理和心理喝茶具有独特的影响,尤其是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对于茶道、茶艺、茶文化更为广泛和深刻。

        文化思想深层次的内部结构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2]。茶文化的物态文化是指"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2]"。既包括茶树的栽植、采集、加工、存储,提取茶中化学物质以及作为药物的疗效等,同时在茶道、茶艺、茶花、工艺品以及桌、椅、茶馆等作为茶的艺术品被使用。

        茶文化的制度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2]"。例如,"茶政"是指在过去的统治者总揽下,不断加强对茶叶的发展和管理措施,其中包含了进贡、税收、操纵、国内外的生意等等。

        茶文化的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常是以茶习惯和茶艺形式表现出来[2]。例如茶礼、储茶、品茶、斗茶等。

        在茶文化的精神意义上,它意味着人们在品味,或食用茶的过程中试图要表达的主观要素。例如价值观和审美、思想等。二三子顷为尘外之赏,而曷不言诗矣。"在文人得饮宴上,出现了以茶代替酒的习惯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换句话说,中国的墨客雅士创造出了茶宴。

        与茶艺,茶的知识教育和公共研讨会和积极参与茶文化的活动有关表演,显示了对与他餐饮行业而言前所未有的意识文化的空前热情。在社会文化教育上的独特贡献功能是茶文化表现出来的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2]陈武英.唐宋茶道初探[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1).


        指导老师:徐斌 山东协和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