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亚
浙江省温岭市太平小学 3175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课堂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劳动与技术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对劳动与技术基地的建设,并进行创意使用,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创意建设;创意使用
引言:立德树人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此,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学情,积极落实教育基地的创意建设工作,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教育基地的创意建设
小学劳动与技术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学科,着重于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提升知识技能,同时也强调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1]。想要将本学科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就要依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以及具体的学情对教育基地进行创意建设,使其成为小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对此,学校可以对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在学校的空地建设教育基地,基地所涉及的功能要具有一定的广泛性,比如可以设置种植区、饲养区、观察区等,使其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实践区域的选择,从而提升其实践能力。
以《认识玉米结》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对知识内容有更加深入地认识,在对基地进行建设时,应充分依据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进行区域的划分,为了加深学生对玉米结的认识,学校可以在种植区域种植一些玉米,在对知识进行学习时,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基地之中进行观察,从而提升观察能力,并深化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提升学习质量与效率。
二、让校内基地成为兴趣乐园
兴趣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也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源泉。想要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就要充分激发其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这也是教育基地建设应注重考虑的问题[2]。在基地建成后,应保证基地的开放的时间足够充足,使学生有充分地参与时间。为了有效激发其参与的兴趣,学校要设计相关主题实践活动,比如“种植、采摘、饲养”等,并组织中高年级的学生每周到基地中学习一节课程,使其能过后依据自身的兴趣在基地内种植一棵属于自己的植物,并定期进行浇水,以保证其能够茁壮成长,同时教师也要取得家长的配合,使其在休息时,陪同学生一起经历种子以及培育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满足。
以《简易收纳盒的设计与制作》为例,教师对本知识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教育基地中完成对收纳盒的制作,在设计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种植的植物画在收纳盒上,同时也可以利用基地中的素材对收纳盒加以设计,可以将植物的叶子粘在收纳盒子上,盒子制作完成后,可以使其到采摘区,将采摘的水果放在自己的盒子里,从而使其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三、让校内基地成为探究之园
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深刻体会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所发现的问题就会越多,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探究的欲望[3]。对此教师要因势利导,依据学生的深吸发展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结合教材多提供的知识内容,对知识内容进行相应的拓展,比如自编校本课程“我的种植日记”等,教材中对种植以及培育的过程进行了细致地描写,从而为学生种植实践提供了依据。在基地进行种植实践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依据实践发现问题,对于研究方案进行自主设计并完成对实验的研究,从而提升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其研究意识得到有效培养。
以《创意投石机的制作》为例,教师在本知识内容进行讲解释,可以自编校本课程“我的制作日记”,对投石机的制作进行细致地描述,并在基地中为学生们准备好相应的材料,使其依据“日记”中所提供的步骤进行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对方法进行创新,并加以记录,从而提升穷创新实践能力。
四、让校内基地成为科普之园
教育基地建成后,由于活动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对此也伴随着较强的科普意义。对此,在运用基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科普教育,比如开展以“小手拉大手”为主题的科普活动,依据课程的内容,将植物的种子分发给学生和家长,组织家长配合学生完成种植活动;同时教师也要定期将有关种植以及培育的相关科普内容上传到微信群中,进行相应的科普;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家的阳台上开展阳关种植活动,使其在种植中增加对知识的积累。
以《创意投石机的发射》为例,教师在组织中职活动时,可以与此部分知识内容相结合,在进行种植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利用投石机对种植区域进行布置,使其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投石机进行操作,此时教师要将投石机的相关原理进行渗透,从而达到科普知识的目的,在完成布置以后,与家长一起配合完成种植以及浇水的工作,使其感受劳动的快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的创意建设,主要是以学校现有资源为基础搭建的劳动实践平台,通过对教育基地的创意使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在劳动的过程中,提升劳动能力、培养劳动素养,拓展知识视野。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此学科的重要性有充分地认识,并积极落实基地创建工作,使小学生在学习中能够逐步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为日后的学习以及发展做铺垫。
参考文献
[1]张红,代甜甜.家校合作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实施途径[J].中外企业家,2020,15:161-162.
[2]侯红梅,顾建军.我国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时代意蕴与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2:4-11.
[3]朱圆圆.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J].教育观察,2020,919: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