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萍
苏州市平江实验幼儿园 江苏 苏州
摘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所主张的教育三大思想,“生活即教育”即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因为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教育点,所以说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就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这就要求幼儿艺术教育要走进、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
关键字:主题选择 生活艺术 艺术环境 遵循幼儿
“生活世界” 的概念对教育的启示在于: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生活世界是教育发生的场所,幼儿的感知体验和经验构成了学校的重要内容;生活世界也是教育意义得以建构的场所,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能体现教育意义的真谛。艺术与生活的血脉相连以及幼儿学习的特点要求幼儿艺术教育要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根植于日常生活。艺术中的许多要素,如对称、节奏、音色等都可以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发现它们的原型。所以说,生活和艺术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联的,在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的同时,也提高幼儿艺术感知能力,便幼儿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丰富幼儿的艺术体验和感受。
幼儿的学习特点也要求幼儿艺术教育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幼儿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的学习是在与周图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生活中蕴藏的是幼儿取之不尽、用之不渴的学习素材。从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是幼儿学习的必要要求。因此,幼儿艺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而孤立存在。
一、 从幼儿生活中选择艺术教育的主题
对于幼儿艺术教育主题,只要留心幼儿感性趣的生活现象:只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就能很容易寻找到合适的艺术活动主题。从幼儿生活中选择艺术教育主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以幼儿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某一活动、某一节日、某一生活场景、某一情感为主题起点,由此扩展形成主题网络,如“剪纸艺术”、“书法艺术”、“民间歌舞” 等艺术活动,幼儿不仅能对民族文化有了一定的初步了解,而且增长了对民间艺术的认识。二是以某一艺术要素为主线, 到大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寻找形成主题网络,如以“对称”为主线可以扩展出“建筑中的对称”、“绘画作品中的对称” 、“生命世界中的对称”、“音乐作品中的对称”等艺术主题。
从幼儿生活中选择艺术教育的主题,除了要留心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富含艺术韵味的场景、事物以及幼儿能够体验到的情感外还要从不同艺术门类的角度对其进行联想、设计。另外以幼儿的兴趣及整个教育计划的安排,灵活调整教育主题也显得十分重要。
二、 将幼儿艺术教有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和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发展的。因此,幼儿织的艺术活动,而应该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一)通过四季课程实施,积累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感性经验
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审美教育资源,如春天的嫩芽;秋天的落叶;冬天里的雪景;美妙的小溪流水声和婉啭的小鸟鸣叫声;社会生活中的建筑造型,节日的街头;人和动物优美流畅的动作等都蕴藏着美。顺应季节变化特征,结合幼儿园的四季课程,形成“喜雨季”“闲炎季”“觅香季”“问寒季”,在四季节日中努力寻找课程中幼儿的兴趣所在和问题意义,让幼儿发现自然,探寻自然,在四季课程中寻找生活中的艺术。根据各年龄段的特点,抓住关键词生成符合儿童特征的课程内容。
如在“喜雨季”中小班生成了《桃花源记》《玩转西兰花》,中班生成了《豆子发芽了》《菌菇那些事儿》,大班生成了《走进谷雨 播种快乐》《蚕宝宝成长记》等微课程;“闲炎季”中生成了小班生成了《黄瓜的秘密》《立夏玩蛋》,中班生成了《小昆虫大世界》,大班生成了《粽叶飘香》《荷之趣》等微课程;“觅香季”小班生成了《你好,蚂蚁》、《云朵飘飘》中班生成了《我和星空做朋友》,大班生成了《螃蟹知多少》“问寒季”生成了《冬天的树》等微课程,我们拓宽思路打开眼界,追随幼儿的探索脚步,把自然中四季的因素都纳入到课程中来,使幼儿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性质和艺术原理产生敏感,激发其艺术感悟能力。
(二)加强一日生活中的艺术环境创设
加强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环境创设,使幼儿生活的环境充满艺术的氛围。
1、营造积极鼓励的精神环境
艺术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并时时激发幼儿的情趣、情感。幼儿期,孩子们好奇心强、想象;大胆、 幻想奇特,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气的想象中,创造的萌芽也正若隐若现。因此我们成人应以赞赏的态度及时捕捉到这些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耐心科学的引导,力求在精神方面为孩子营造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让他们能自由思索、大胆想象。
2、创设丰富自主的物质环境。
丰富自主的环境,是幼儿学习艺术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创设“小小艺术家"活动区角,放置中西艺术大师的美术作品、中国民间工艺品及幼儿自己制作的作品等供幼儿欣赏;可以放置各种绘画用具和废旧物品等供幼儿自主地进行艺术创作。在创设这一角落时教师要注意中西艺术作品兼容、各种艺术门类作品兼容、成人艺术作品和幼儿艺术作品兼容,还要经常更换使幼儿保持持久的兴趣。幼儿园的环境时时刻刻都在对每个幼儿发生影响,因此,在布置环境时注重自然化、知识化、艺术化、形象化。如 “春风吹杨柳飘”、“夏日里的湖边”、“秋天稻草香”、“冬天的雪花”等,根据四季的变化更换环境内容,让幼儿感受四季特征大自然的变化,重要的是让幼儿受到了美的熏陶,也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
(三)发挥艺术教育在各领域相互渗透中的中介作用。
中介作用是指“处于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起中间联系作用的环节”。“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不是彼此隔绝、互不相干的,而是直接或间接地经过一定的中介而互相联系着。艺术是幼儿教育不同领域交叉的地带,教育中最活跃的部分大多在它的边缘,“这里充满了未知,充满可供探求的新领域,当然也充满了更多的希望和机遇。”因此,发挥艺术教育在各领域相互渗透的中介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幼儿艺术教育的方法要符合幼儿生活的逻辑。
幼儿的生活是一个感觉的生活、感情的生活和自由创造的生活。幼儿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是直觉的、充满情感的,因而在进行幼儿艺术教育时,首先要做到整体化的艺术教育,不能割裂各艺术领域之间的联系而应该使艺术活动成为不同艺术类型的共同审美要素之间进行互为感受、互为理解、互为表现、互为创造的过程:同时,把需要成人传授的审美结构信息和表现技能转化为师生之间的共同发现、领悟和迁移的过程。其次,给幼儿提供儿童化的艺术欣赏、创作和表达的机会。我们成人切不可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理解他们、限制他们、轻易呵斥或盲目否定,而应该走进幼儿的精神世界,和幼儿一起用他们眼光来理解艺术,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
总之,幼儿艺术教育就是培养幼儿更优雅、更精细的感情和感觉,培养幼儿更丰富、更广泛的理解能力,通过艺术教育与幼儿生活的连接使幼儿能够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认识艺术的要素和组织原理,以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表现、美化生活;在艺术活动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拓展生活经验、体验生活乐趣。
艺术教育是人生的教育,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回归生活的艺术教育就是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让个体以艺术的态度对待生活,就是让教育真正回归到 “人”的本位。对教师来说,生活化的艺术教育是一种心态;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动力之源,是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历程。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就会发现和谐自然的生活化艺术环境,有利于幼儿在动态发展中不断达到生理与心理平衡,实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楼必生 屠美如 《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
2、束从敏 《走进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早期教育》